青山鐵杉 作品

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暗中觀察


  可謂是眾望所歸,尤其是在看看聲勢高漲的法共做對比,艾倫威爾遜滿是感嘆,臉上閃過一絲複雜,這落在了英格麗·褒曼的眼中,影后滿是不解,“怎麼了?”

  “法國再怎麼說,也找到了一個可以依靠的人。”艾倫威爾遜說到這閉口不言。

  英格麗·褒曼細細回味,不就是一個領導人麼?難道英國就找不到一個領導人?

  還真特麼找不到,艾倫威爾遜經過了多年的折騰,現在再一看大西洋對面的美國,還是覺得這個逆子的積累,深不可測。

  如果比較英國和美國的霸權,大英帝國當然是更加偉大的那個,但美國才是更強的。

  當然美國這個更強,一般是用什麼朝鮮,越南、伊拉克這樣的國家襯托,和英國先後把西班牙、荷蘭、法國、帝俄、德國。順便敲打過的奧斯曼、大清、殖民了南亞的戰績不能比。

  如果說英國的戰鬥力是一百,臨戰至少能夠發揮出來九十五。美國的戰鬥力如果有二百,碰上強敵能發揮出來七十都算是表現好。

  美國對自由世界而言,就是大家都覺得它很強,但關鍵時刻美國就無法服眾,一個標準的世界盃預選賽之王,但是不巧,對於英法而言,面對美國的時候恰好在美國的舒適區。

  這就像英國一邊進攻清朝,一邊在阿富汗全軍覆沒。同時道光卻能夠把中亞的和平教國家嚇尿褲子一樣。美國對不太強的國家磕磕絆絆,但恰好處在穩吃英法的位置。

  法國有戴高樂領導,關鍵時刻真和美國翻臉,法國也存在這樣的民意。

  但英國有這樣的民意麼?就算是有不甘於做小弟的民意,也要看政客們是怎麼想的。

  艾倫威爾遜從法國從越南撤離開始,就在為法國強硬處理阿爾及利亞問題創造條件。

  之所以這麼做,是在朝著他預感到的猜測邁進,當然這個猜測從來沒人證實過。

  那就是英國和法國,在殖民地問題上,是不是真的截然相反,法國強硬的要保留殖民地,而英國就完全是放任不管,愛獨立就獨立。

  從歷史中艾倫威爾遜可以辨別出來,所謂的非洲獨立年,其實是法屬非洲獨立年。

  而英國在非洲的殖民地普遍獨立都比法國的晚。尤其是英屬東非這一塊連綿成片的殖民地。

  英國種種在阿爾及利亞戰爭時期,呼籲讓法國自己處理殖民地問題。

  自己有沒有在一旁暗中觀察的心理,通過戰爭結果制定殖民地的政策。

  艾倫威爾遜認為是有的,英國應該也是認識到了,非洲的反抗力度不強,至少在英國的承受範圍之內,但還在觀望使用軍事力量鎮壓阿爾及利亞的法國,能不能成功保住這個對法國最為重要的殖民地。

  歷史上最終法國人是從阿爾及利亞撤退了,在阿爾及利亞獨立的當年,英屬東非的獨立日程也開始啟動,隨後幾年英屬東非也隨著法國殖民地消失在了非洲。….但如果法國把阿爾及利亞的反抗鎮壓下去了呢?英國會無動於衷,看著一個距離法國本土這麼近的土地成為法國的一部分,自己還把手中的殖民地放任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