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問蒼天 作品

第三百八十四章 儒學之道

    宋穆正一邊煮著小鍋裡的肉粥,一邊思考著這經義捲上最後一題的解法。

    對於經義題,宋穆的解題思路大多是先定這題目立意,以此為基礎,再在其上做出創新。

    如此題目不僅難以偏離主題,同時也容易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但是今日的這幾個經義題目,宋穆卻是真的犯了難。

    其他的抒義題或許還有辦法仔細的解決,但是唯獨這最後一題,如此出乎意料的題目類型,給人的感覺已經很是不妙。

    更何況這三個例子看起來似乎帶著一種聯繫,但是其立意,甚至說共同點究竟在何處,卻是一個難以抓住的關鍵。

    稍有偏差,這文章或許就已經落了下風。

    宋穆不得不慎之又慎。

    這題目說的是古往今來聖人之談,圍繞的卻不知是何等核心,究竟是君,還是禮,亦或是自己還沒有探查到的某種東西。

    再說,這核心之後,三位的言論是否能聯繫起來,所表示的意思究竟又是什麼?

    這算不算得上是儒學的推陳出新,是不是儒道之中新的改變,新的發展開拓。

    宋穆這般想著,腦中卻是忽的閃過一道靈光,似乎此刻已經抓住了什麼不一樣的東西。

    當下宋穆立刻一愣,然後腦中奔出一個詞。

    發展?

    如此看來,似乎的確是在闡述儒道的發展,但是如何讓自己辯明白其中的意思,單單解釋發展之良,或是未來儒學發展為何,似乎多有片面,難免有些糊弄之感。

    宋穆腦中一時間有些迷糊,低頭見著鍋中肉粥咕嚕嚕的冒著泡,乾脆就盛了一碗出來,腦中卻是還在不算的思索。

    既然是解釋發展,那必然是要解釋如何發展,甚至於推陳出新,寫出新的發展。

    但是問題又回到了這三句話本身,儒學大聖眾多,荀子,莊子,揚雄,許慎,鄭玄、韓愈,這些人的言論,為何又沒能列出來呢?

    宋穆滅了火,端著熱粥坐到了板子上,再次低頭看著旁邊桌板上,自己寫在草稿上的這三句聖人之言。

    忽的,宋穆腦中有了一個念頭。

    要說這三位,其實都有一種代表意義。

    孔子自不必說,他奠定了儒學的框架。

    孟子,他成功穩固了儒學的地位,使得儒學有了更切合實際的內容,奠定了他亞聖的地位。

    再到董仲舒,他將儒學進行了新的解釋,讓漢朝始,儒學成為了切合時代的必要產物。

    他們代表了儒學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同時也代表了一個更重要的東西。

    儒學,合乎一個時代發展的需要。

    合乎時代,這才是其中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