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 作品

六百二十九 退耕還林

    去年十一月十二月枯水期的時候,蘇詠霖已經派人從開封一路順著黃河水道尋到了黃河盡頭。

    他們考察了此時的黃河入海口與淮水入海口的情況,發現二者相距實在是太近了。

    一旦黃河水量漲起來,輕而易舉就能侵犯淮水水道,然後把淮水也弄到氾濫成災,大家一起把淮水兩岸折騰的民不聊生。

    眼下兩淮之地很多地方根本不能長久生存人,完全是死地,白瞎了那麼肥沃的土壤。

    就眼下來看,黃河與淮水一帶,根本沒有什麼人敢於住在那裡,零星能發現幾戶人家,那都是招惹了一些不能招惹的人,走投無路住在那兒的,幾乎是等死。

    與北宋前中期的繁華比起來,現在那裡真的是一派死氣沉沉的景象。

    所以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讓黃河再次改道回原先的道路,打破兩淮地區面臨的發展死局。

    而這個工程量可就太大了,這裡頭還有地上河的處理問題,以及黃河攜帶的大量泥沙該如何處理的問題。

    對此,蘇詠霖發動皇帝和朝廷的能量,全方位召集目前所能找到的水利方面的能人,與他們商量束水衝沙和構築外堤的想法。

    這些都是明朝人潘季馴想出來的治理黃河泥沙量太大而流量不足的辦法,蘇詠霖知道一個大概,不知道具體操作,所以拿出這個概念和水利專家們商議。

    束水衝沙法顧名思義,就是收緊河道,加快水流速度,以達到讓水流衝擊沉積泥沙的效果,從而刷新河道,降低河床。

    構築外堤則是除了目前的黃河大堤之外,在河道之外再修一道堤壩,擴充堤壩的容量,是用於黃河水量上漲之時的第二道防線。

    這是蘇詠霖目前能提出的兩個治理黃河的方案概念,其他的他知之甚少,只能交給這些水利專家在此之上發散思維,提出一些更好的想法。

    另外,對於黃河所攜帶大量泥沙的問題,以及造成的開封一帶地上河的問題,蘇詠霖則提出了從源頭解決問題的方案。

    “諸位都知道黃河攜帶大量泥沙,這些泥沙在下游堆積,逐漸抬高河床,形成如今所看到的地上河,那麼這些泥沙究竟是從何而來?”

    蘇詠霖環視周圍一圈,開口問道:“有沒有人想過這個問題?這些泥沙從何而來?”

    水利專家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有人舉起手。

    “陛下,泥沙自然是從上游而來。”

    “上游何處?哪些地方能給黃河提供如此之大數量的泥沙?這些泥沙又為何會隨著河水不斷奔湧直到下游然後在下游沉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