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 作品

五百八十九 朝政之道就是制衡之道

    耶律成輝比起耶律元宜更受到蘇詠霖的重視,也是整個外族系臣子當中最受寵的人,耶律元宜自然認為耶律成輝知道的更多。

    不過耶律成輝在此之前還真的不知道蘇詠霖的一系列行動到底有什麼意義。

    只是出於對蘇詠霖的些許認知,他有一些想法。

    “風聲算不上,但是你忘了之前春耕的時候將軍說的那些話?”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對啊,那是《荀子》當中的名言,《荀子》雖然也是儒家經典,但是並不屬於科舉考試出題範圍當中的儒家經典,我聽說宋人素來不喜《荀子》,而將軍卻偏偏用《荀子》的名言來駁斥春耕祭祀,可想而知,將軍早就對此有了想法。”

    耶律元宜想了想,又問道:“您的意思是,將軍會在科舉考試的時候,對科舉考試的內容做一番更改?比如添加《荀子》的相關內容?”

    “必然如此,你且放心好了,真按照原來的方式考試,不用多久滿朝堂都是山東士人了,咱們這些人論起儒家經典,又怎麼可能是那些漢人士子的對手呢?”

    耶律成輝自嘲般的笑了笑:“大遼從立國到亡國,契丹人進士唯有耶律大石一人,現在就算將軍允許吾等契丹人入學讀書參加科舉考試,又要多少年才能出現一個契丹進士呢?

    別說咱們契丹人,奚人,渤海人,要是沒有將軍的提拔,能通過科舉考試上位嗎?就算是燕雲的漢人,在科舉考試方面也遠不如山東人,他們誰不擔心?”

    耶律元宜想了想,覺得耶律成輝說得有道理,可還是憂慮重重。

    “您說得對,將軍必然有將軍的考慮,但是無論如何,咱們也要做點什麼吧?咱們都是曾經和將軍作對過的,若是將來被人翻出舊賬來,以此攻訐,怕是不好收場。”

    “將軍若要殺我們早就殺了,何必留我們到現在?再說了我們和將軍是因為公理對戰,又不是為了私心,戰敗之後投降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古已有之,何須慌亂?”

    耶律成輝搖頭道:“而且朝政之道就是制衡之道,將軍的勢力主要在軍隊裡,朝政方面將軍缺少助手,又不能讓山東士人一家獨大,必然會想方設法的任用我等制衡山東士人。

    而且和漢人不同,新朝建立之後,必然以漢人為主導,漢人多方勢力互相抱團,各有各的活法,而我們若要生存,只有向將軍靠攏,只有將軍可以成為我們的後盾,將軍必然也知道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