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 作品

一千六百二十 薩拉丁

    根據商船隊最高指揮官、世界聯絡部副主任趙陽的報告顯示,他們選擇沿途中轉站地區的一個標準就是當地較為平靜,政治比較穩定。

    只有局勢較為平靜、政治較為穩定的國家才便於溝通和協商,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政治上的平穩來降低風險。

    這毫無疑問是正確的。

    不過就目前來看,他們選擇的沿途地區的確都較為平穩,但是問題在於,最終的目的地卻有些混亂。

    蘇詠霖最初的目的地就是指向埃及地區。

    因為蘇尹士運河尚未開通,若要抵達歐洲,要麼走非洲路線,向南繞過好望角,然後再向北抵達歐洲,這段路線太長,蘇詠霖不想選擇。

    於是他選擇走埃及路線,把埃及當作中轉站,再從地中海直達歐洲,把大明商品傾銷過去。

    當時的歐洲人之所以要走好望角,也是無奈的選擇。

    因為宗教原因,多次十字軍東征把他們和埃及地區的國家關係打成了血海深仇,一座耶路撒冷成為了好幾個世紀的戰場絞肉機,兩大宗教的信徒們為了這座城市的控制權流乾了鮮血。

    後面歐洲雖然有過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從狂熱的宗教信仰中逐漸清醒過來,但是他們和整個阿拉伯世界的血海深仇已經無法化解,想要向東探索走埃及的路子,還是有點小風險的。

    大明則不然,大明和阿拉伯也好,和歐洲也好,沒有歷史包袱,沒有歷史糾葛,純粹只是一個外來客。

    在他們眼裡,大明是一個富的流油且擁有大量他們迫切需要的商品的商人形象,不涉及到任何政治和宗教的糾葛,自然無事一身輕。

    所以蘇詠霖希望藉助和埃及地區的現有政權打好關係,利用埃及國土做中轉站,從地中海抵達歐洲傾銷商品,進一步建立和歐洲人的關係。

    事實證明,蘇詠霖的設想是正確的。

    雖然也是經歷了一段小小的風波就是了。

    被稱作勿斯里國的埃及在大明進行民主共和改革的同時,也經歷了一場較大規模的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