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 作品

五百三十六 我願意

    時至今日,燕雲的農民們也才剛剛解放不久。

    雖然他們身上的壓力減輕了很多,苛捐雜稅也被免掉了很多,但是他們還沒有富裕到可以一日吃三餐的地步。

    倒不如說不單單是燕雲的農民,連河北與山東的農民都做不到,一日兩餐依然是底層主流,光復軍團體內,也只有軍隊因為作戰需求而提前實現了一日三餐制。

    廣大農民目前還是維持著一日兩餐的習慣,上午辰時中吃早餐,又叫做大食,下午申時中吃晚餐,又叫小食。

    顧名思義,上午吃的那頓比較豐盛,因為吃完就要去勞作,去生產,不吃多一點很快就要餓肚子,就幹不下去了。

    第二頓就吃的稍微簡單一些,因為臨近日落,吃這一頓只是為了不餓著肚子睡覺,吃完了,基本上也就日落了。

    農民們沒有夜間娛樂的條件和習慣,也點不起燈,太陽下山就回去睡覺了。

    事實上一日兩餐的習慣一直到清朝都是標準的禮制,沒有三餐之說,就算是統治階級,想吃幾餐吃幾餐,正餐還是隻有早晚兩頓,其他時候吃東西都算是例外的加餐,或者叫吃點心。

    當然了,就算宋朝以後社會生產力發展,一些大城市的市民階層也能吃得起三餐了,但是那只是大城市市民階層往上的富裕人群才能有的特權。

    絕大多數人民還是維持著兩餐的習慣,甚至兩餐也都吃不飽。

    像是蘇詠霖這樣給軍隊加一餐成每日三餐的真的是超大手筆,一些剛剛加入光復軍的舊官員舊士紳得知蘇詠霖給軍隊一日三餐的待遇,莫不感到震驚。

    那麼多軍隊都能一日三餐?

    蘇詠霖到底是多財大氣粗?

    光復軍內部到底是多麼廉潔?

    居然真的能把一日三餐貫徹到底?

    可見讓士兵一日吃三餐在上等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

    話雖如此,儘管還是一日兩餐,但是燕雲農民們的餐桌上也發生了不小的改變。

    比如糧食的量增加了,比如開始有麥餅可以吃了,不用整天只能喝稀的看不見幾粒麥子的稀粥,起碼能吃飽。

    知道燕雲的生產遭到了很大的破壞,所以蘇詠霖從五月底就開始派人從河北與山東的存糧中徵調糧食北上支援燕雲,幫助燕雲百姓度過這一段苦日子,撐到秋收。

    如果之後還出現問題,他就打算動用從女真權貴手裡搜刮出來的黃金與白銀到南宋邊境和南宋做糧食貿易,從南宋手裡收集糧食,再通過海運直接運到燕雲之地,緩解糧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