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目魚 作品

第169章 踏青所見

    三月初三,暮春時節,萬物復甦、春耕結束,正是踏青出遊的好時節。

    因鄭成功的徵召,顧炎武從瓊州府到了東寧州,打算向鄭錦述職後,再一同前往廈門,

    乘這難得的機會,他自是與方以智、歸莊等友人暢談敘舊多時,最後相約一同出遊東寧,鄭錦得知後,讓陳永華暫放公務,與他們同遊。

    說起來,顧炎武雖然已歸入鄭錦麾下將近兩年,

    但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待在瓊州府,對東寧這邊的風物還真不太熟悉,每次過來,都覺得這裡日新月異,變化極大,現在正好乘機好好遊覽一番。

    顧炎武名聲很大,得知他在瓊州出仕後,許多士子都前去投奔,現在不少都跟了過來,一同出遊,聲勢不小。

    顧炎武提議首先去神木縣的集市走走,

    做過一地知府的他最明白不過了,集市應該是最能反應一個地方經濟是否繁榮的所在了。

    神木縣的集市位於北邊,離碼頭不遠,便於交易,

    那裡的繁華很快吸引了顧炎武等人,其繁華當然比不上江南許多地方,但是房屋之齊整,道路之平坦,卻是前所未見。

    市井的氣象更是比顧炎武他們見過的好過百倍。

    路面乾乾淨淨,不要說垃圾,連個果皮都找不到,街面更是沒有積水。兩旁的行道樹雖然不大,已經能提供些許的遮陰了。

    漫步街上,路上行人不少,有窮有富,各自奔走忙碌,其中既有本地的居民,也有外來的商販,更有膚色各異的外國商人,紅毛番人、佛朗機人、倭國人……

    原來,不知不覺間,鄭錦治下的臺灣地區,已有不少外國商人前來設立商館。

    陳永華介紹道:

    “外國商人來東寧,主要集中在基隆那邊,神木縣這裡還少一些。”

    神木縣沒有優良港口,還要進入淡水溪的河道,對外國商船來說不是很方便,

    而基隆的港口卻極為優越,且正好處於北上朝鮮、日本的航線上,故而從南洋等地來的商船,多會選擇在路過基隆時靠岸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