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目魚 作品

第112章 長江難入

    鄭錦於是又回了一趟泗礁山島,把沙船換成槳帆船,這次果然較為順利的駛進了長江,

    可以想象,若鄭錦此時乘坐的是他那些尖底戰船,要想進入長江,該會有多艱難!

    鄭錦用望遠鏡一路仔細探察著各處沙洲的情況,

    整個長江河口段呈喇叭形,全長200公里,江流浩蕩,但河床比降甚小,河口廣闊,流速平緩,

    受海潮頂託影響,長江從上游挾帶來的大量泥沙在河口附近形成沙洲和河壩,在兩岸形成沙嘴。

    寒潮北風引起的海浪衝刷和地轉偏向力的共同影響,使河口的南汊道刷深、擴寬,且呈發展趨勢;

    北汊道則日漸淤淺、束窄,呈衰退趨勢。

    當南汊道成為長江徑流主要通道後,新的沙洲、沙壩發育,促使河道再次分汊,繼續向東南偏移。

    隨著河口汊道的發展演變,河口三角洲便不斷向大海延伸……

    明朝末年正是崇明島等沙洲快速發育的階段,沙洲不斷從江水中漲起,在北風帶來的大浪衝刷下,又不斷坍塌,隨時在變。

    在1644年前後一次劇烈的造島運動中,崇明眾沙洲才首次相連成一個大島,同年長興島也從水中升起。

    按著情報上的指引,槳帆船一一避過了末人沙、婆婆沙、三腳沙等多座沙洲,

    江面上風急浪高,走得甚是艱苦,直到此時鄭錦才深刻體會到為什麼會有三國、南北朝、南宋了,

    唯有這樣的大江,才真正稱得上是天險!

    2月26日,鄭錦終於來到了崇明平洋沙、西阜沙一帶,還未靠岸,便有明軍大船氣勢洶洶的駛來攔截,

    鄭錦自報身份後,來人這才恭敬的將他迎入碼頭,很快便見到了身披軟甲、眉宇似劍目如星的張煌言。

    張煌言,字玄著,號蒼水,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現年三十七歲。

    後世對他的評價是“南明儒將、詩人、民族英雄”,也有人將他與岳飛、于謙並稱“西湖三傑”,評價還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