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目魚 作品

第54章 新據點、新制度

    五月,大屯山附近的田溪鎮探測小隊一連發現了好幾處銅礦和鐵礦,鄭錦於是向田溪鎮加派了千餘移民,加大了大屯山銅鐵礦的開採力度。

    不過永寧鋼鐵廠那邊最近卻發生了一些小問題,水錘、水力鍛壓機等機器經常由於一個小零部件損壞,便要停下維修許久,

    因為沒有統一的尺寸,使的不同水錘的零件無法互換,必須專門重新打造,以致維修時間大大加長,嚴重連累了工作效率。

    實際上,早在秦始皇的時候,中國就開始“車同軌”、統一度量衡了。

    但是因為管理、體制上的問題,比如官員為了貪汙而使用大斗小秤,刻意的讓各種度量衡不統一,好從中謀利,便導致了標準化難以進行,

    別的不說,鄭錦就發現眼前這永寧鋼鐵廠的鐵匠,原本就是從天南地北匯聚而來,他們手上雖然都有尺,但是每把尺子上的刻度竟然都不一樣!

    這實在已是到了非改變不可的地步了,不然還不知要造成多少障礙出來。

    鄭錦決定另起爐灶,把大明的這套尺寸全部推翻不用,而採用後世的公尺、公斤為度量標準。

    當然了,也不是說西方的月亮比較圓,比如英制度量衡是完全沒有道理的,英尺根本是根據英國國王腳長決定的,

    (十三世紀初期,英國尺度混亂,全國沒有統一的標準,為全國貿易帶來了很多麻煩,英國皇室為此召開了十多次大臣回憶商討此時,但都沒有決定下來,

    最後,曾在大憲章上簽字的約翰王便憤怒的在地上踩了一腳,然後莊嚴的宣佈以他的腳印作為永久的丈量標準,

    由於國王穿了鞋子,一英尺大約是三十釐米。)

    但公尺的制定卻是19世紀法國科學家經過嚴謹討論而決定的,其基礎在於地球周長,然後經過一些列推演而得出的,

    鄭錦直接從漁船的書中得到了具體的參數,頒佈了出去,很快又將標準化的直尺、丁字尺、三角板、圓規、量角器等簡單的測量器具做了出來。

    至於更精密的遊標卡尺、百分尺這些,還得等些時日再說,至少要等車床出來後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