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目魚 作品

第48章 開爐鍊鐵

    永寧堡,

    為了節省運輸成本,鄭錦最終還是將鐵匠坊直接搬到了永寧堡的鐵礦附近,並將鐵匠坊升為了永寧鋼鐵廠,廠房面積、工人、設備等都經行了更新換代。

    一切現代工業的基礎是鋼鐵生產,只要煉出好鋼好鐵來,鄭錦接下來的諸多計劃,才能提上日程,不然想都沒法去想。

    說起“鋼鐵”一詞,人的第一反應會覺得這似乎是一個很現代的東西,

    但其實中國早在春秋晚期,便開始鍊鐵鍊鋼了,而到了戰國,鐵製兵器便基本取代了青銅兵器,其中也出現了大量精緻的鋼製兵器。

    幾千年的鍊鋼歷史積澱下來,到了明朝,更是處在一個新的高度上。

    鄭錦想要開展他的大鍊鋼鐵計劃,但那艘漁船上並沒有這方面的詳細資料,只是簡單的介紹了各種鍊鋼法以及生鐵、熟鐵、鋼的區別。

    這三者的區別,其實就是碳含量的不同,

    含碳量超過2%的鐵是生鐵,含碳量低於0.05的鐵叫熟鐵(或稱純鐵、鍛鐵),而含碳量在0.05至2%之間的鐵,便是鋼了。

    所以鍊鋼鐵的過程,說白了其實就是控制鐵礦石中碳含量的過程。

    鄭錦雖然沒有從他那艘漁船中找到鍊鋼的詳細資料,但現在還是順利的把鋼鐵廠搭建起來了,

    因為他要找的那些資料,《天工開物》上面就有,還圖文並茂的,每一個步驟都寫得清清楚楚!

    而且《天工開物》裡的鋼鐵冶煉流程,已經達到了規模化、量產化、生熟鐵連續生產的地步,

    書上的介紹,是把鍊鐵爐與炒鐵爐串聯在一起,讓由鍊鐵爐煉出的生鐵液流入炒鐵爐,用柳木棍攪拌,使生鐵液中的碳氧化,而成為熟鐵。

    這種連續生產的工藝,已初具組合化生產的系統思想,既提高了生產效率,又降低了能耗。

    簡單來說,傳統的鍊鐵法,只能煉出生鐵然後再將生鐵鍛打脫碳,又或者用熟鐵入爐加溫滲碳煉成鋼(即灌鋼法),這就必然需要兩次加熱。

    然而在明朝,中國發明出的炒鋼法,不需要冷卻再次加熱即可生產出鋼材來,降低了燃料消耗,並大幅增加了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