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目魚 作品

第37章 局勢

    時間進入永曆八年的十二月後,南明局勢風雲變幻,令人有些應接不暇。

    廣東新會那邊,李定國大軍自十月開始攻城,掘地道、炮擊、伐木填壕、雲梯附螞攀城……

    諸多攻城計策一一使出後,猛攻了近兩個月,沒有任何效果,新會城依舊牢牢的掌握再了清軍手裡。

    隨後,新會城又放出了即將斷糧的假消息,李定國正無計可施,只好賭一把姑且信之,命令罷攻,採用圍困戰術,然而軍中卻遭了瘟疫致使士氣不振,

    到了十二月初,韃清的平南王尚可喜與靖南王耿繼茂以及靖南將軍朱瑪喇率十萬滿漢士兵趕到新會,休整後便對李定**發起了進攻。

    一邊是士氣低落的疲憊之師,一邊是養精蓄銳多時的新到之軍,此外還有城中士兵裡外夾擊,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

    尚可喜很快以鐵騎沖垮了李定國的左軍,而李定國依仗的戰象也被驚散,明軍於是全線崩潰,

    清軍之後一路乘勝追殺了二十餘里,殺得屍橫遍野,李定國最後只得渡橫江、焚浮橋,撤離了新會。

    這一戰之後,當李定國一路退抵南寧時,身邊只剩下六千餘人,兵力極度空虛,以前的防線漏洞百出,

    所以很快,廣東的高、雷、廉三府以及肇慶、羅定所屬三州十八縣還有廣西橫州、鬱林一帶,全都陸續淪陷到清軍之手。

    或許唯一可以慶幸的是,當李定國撤出新會時,沿途有六、七十萬百姓一路跟隨不捨,總算是保留了再起的一絲底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李定國敗退的整個過程中,掌管南明朝政大權的孫可望不僅沒有派一兵一卒增援,反而在李定國撤退的必經之地設下了四萬伏兵,以絕其歸路,並派兵要燒李定國糧草。

    雖然這些陰謀最後全被李定國化解了,但永曆朝的矛盾可以說是徹底的暴露在了每一個人面前,

    試問在這樣的局面下,人心要如何凝聚、士氣又該如何重振?

    就在這時,忽然傳來了延平王漳州大捷的消息,總算是能稍稍安撫了一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