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 作品

第509章 石敬瑭的掙扎4

    死的要送,活的更要送。之前被後唐扣留的契丹俘虜們,就是明宗李嗣源不惜“斬使不報”也不釋放的高級別俘虜們,被石敬瑭全部禮送回國。

    1.3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

    石敬瑭對於契丹爸爸是畢恭畢敬,除了過年過節要遣使貢獻,平時也有相當頻繁的迎來送往。

    在後晉的官方記錄中,比較婉轉含蓄,沒有對此大肆渲染,且多用“契丹遣使來聘”這類中性詞,烘托一下睦鄰友好氛圍。

    而當我們翻看《遼史》時,就會發現,後晉的使節幾乎是絡繹不絕,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要派人來送禮,請按問好。

    舉個例子,我們把時間軸定位到天福四年(939)9月,《舊五代史·晉書·高祖本紀》是這樣記載的:“契丹使訥莫庫來聘,致牛馬等物。”至於契丹為什麼會送一批畜生,並無給出答案,給人一種錯覺,好像契丹人民對後晉很友好。

    實際呢?《遼史·太宗本紀》給出了答案,原因是這一年的正月,後晉在一個月之內,先後兩次遣使,先遣使“來貢珍幣”,後遣使對契丹減免一部分賦稅表達感謝;7月,“晉遣使進犀帶”。

    在進獻犀帶之後,契丹才“遣的烈賜晉烏古良馬”,而且在送馬的同時,還提出了一個讓後晉無法接受的條件(也是這次出訪的主要目的)。

    這便有了《高祖本紀》中的“致牛馬等物”的記載。而在得到這批畜生之後,《遼史》又記載“晉遣使貢歲幣”。

    後晉掐頭去尾,斷章取義,自己三次給人家送禮,不提;人家實在抹不開面子,回了一次禮,就被大書特書。

    而且後晉的官方報道使用的是“聘”這個字,意思是訪問,比較中性,也比較模糊。契丹的官方報道就沒那麼維護後晉的顏面了,使用的是“貢”和“賜”。

    再舉個例子,天福五年(940),10月。

    《舊五代史·晉書·高祖本紀》:“冬十月……契丹使實裡來聘,致馬百匹及玉鞍、狐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