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 作品

第359章 開源節流,安撫四方

    三,開源

    1,李嗣源要想在短時間內解決迫在眉睫的經濟問題,僅靠輕徭薄賦、縮減財政開支是不夠的,這些都是長期手段,或者說是長期投資,見效慢,遠水不解近渴。而“籍沒家產”也只能賺一點點快錢,既不持久,也不解渴。

    讓新朝廷快速渡過經濟難關的方法只有一個:前蜀戰利品。

    李嗣源真的要好好感謝李存勖,如果不是蜀地的及時輸血,李嗣源朝廷必然是曇花一現,根本不會出現“明宗盛世”。

    征服蜀地後,李繼岌、郭崇韜以征服者的姿態,向蜀地人民強徵“勞軍費”,催逼甚緊,鬧出了人命。共計收繳了五百萬貫,賞賜完軍隊之後,還剩下二百多萬貫。再加上蜀地倉庫中原有的積蓄,是一筆不菲的財產。這些財產還沒來得及運輸。

    這裡就接上了前文的一個節點:任命從蜀地歸來的任圜為宰相,並由他頂替豆盧革”判三司“,讓他主管帝國財政。

    任圜自蜀地歸來,當然知道蜀地是個存錢罐、提款機。他明白李嗣源的良苦用心,於是派趙季良出任蜀地錢糧運輸管理委員會主席(三川都制置轉運使),主要工作就是把上述蜀地的財富運送到洛陽。解決李嗣源朝廷的燃眉之急。

    趙季良抵達成都之後,感受到了來自於西川節度使孟知祥的巨大敵意,因為此時的孟知祥已經有了割據蜀地稱雄的野心,後文會詳述。趙季良無奈之下做出了最大限度的讓步,只奉命搬運倉庫裡的錢糧,而不敢索要其他征剿上來的錢糧,更隻字不敢提自己留下來擔任財政及運輸總負責人的任命。

    趙季良最終不負所托,10月底抵達成都,12月底就把十億金銀綢緞運回洛陽。史書但云“金帛十億”,未說明單位。正是這筆救命錢,讓李嗣源朝廷挺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後來,李嗣源不止一次地從蜀地搬運錢糧,為洛陽輸血,由此加劇了蜀地的動盪,並催生了一個新興割據政權——後蜀,正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