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 作品

第256章 一國兩制

    【一國兩制】

    契丹建國,韓延徽居功至偉。

    當時,很多漢人為躲避戰亂而逃到草原,被契丹收留。但是中原人普遍有著根深蒂固的鄉土情懷,無時不刻都在思念故鄉,加之氣候環境、生活方式、文化差異等客觀因素,導致塞外漢人經常逃歸。連韓延徽都要開小差。

    漢人的逃歸雖然不能上升為政治問題,卻也是非常嚴重的人才流失、生產力流失,對契丹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而耶律阿保機對此卻是束手無策。

    述律平提醒他,中原漢人問題當然要諮詢資深中原顧問韓延徽啊。耶律阿保機茅塞頓開,立即找韓延徽商議對策。

    韓延徽沒有辜負契丹人的信任,他提出了一個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解決方案,那就是“胡漢分治”。

    即以契丹法約束契丹人,而以漢人之法管理漢人。

    於是,在契丹統治區,同時存在兩套管理體系。以契丹為主體的遊牧民繼續遵循遊牧法則,漢人則保持中原禮法。契丹在政治上設置“兩院制”,南面官(中原農耕系統)、北面官(遊牧系統),雙卡雙待。

    這樣一來,契丹民族可以保留草原文明的勇猛彪悍,血性善戰,不至於過早地因被漢化而迷失自我,同時又可以充分利用中原文化的先進生產力。胡漢分治,兼具其利。

    在契丹的征服擴張中,契丹人很注重對勞動力的掠奪,“人口”是其重點掠奪的戰略資源。例如在對室韋、党項的作戰中,就大量俘虜對方人口,然後將其遷入契丹腹地,分散編入戶籍,使之成為“契丹人”,然後在被征服的土地上興建城池、街道,再把漢人遷入,用以填充。

    為了消除漢人的思鄉之情,防止叛逃,契丹人在新建城池的時候可謂是煞費苦心,他們會盡量1:1還原中原的某個郡縣,街道、村落的名稱也一併沿用,等於是山寨了中原的某個州縣、村落,然後再把原籍是這些地方的漢人遷入這個山寨版“故鄉”。

    如此一來,這些漢人聽到的全是鄉音,看到的全是“故土”,思鄉之情也就最大化的減小,極大降低了漢人的逃歸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