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 作品

第172章 岐汴爭鋒

    【岐汴爭鋒】

    昭宗被宦官脅迫西幸鳳翔,倉促組建“鳳翔流亡政府”,與僖宗朝的“興元流亡政府”一樣,在合法性上飽受質疑,因為文武百官沒有扈從,在鳳翔的昭宗只是一個光桿兒天子。

    崔胤拒絕扈從,因為他與宦官韓全誨及其背後的關西集團是勢不兩立的,他去鳳翔就等於去送死。據說(據崔胤說),昭宗在西幸前,給了崔胤一封密信,信中用辭十分悽愴,大意是說朕為了江山社稷,不得不去鳳翔,而你應該帶領文武百官全體向東(投靠朱溫)。這種說法甚至得到了權威史書《資治通鑑》的肯定和引用。

    而《舊唐書》和《新唐書》則說得比較值得玩味,一致口徑是崔胤“怨帝見廢,不扈從”,說是宦官韓全誨等人鼓動禁軍鬧事,從而罷黜了崔胤的肥差,之後又得寸進尺,要求罷了他的宰相,崔胤因此記恨昭宗,從而不肯隨他西去。說的都是擺在桌面上的事實,而有意無意地忽略了桌子底下的潛流。

    不管崔胤出於怎樣的私心,總之,他與文武百官在孫德昭的保護下,免遭閹豎的劫持,成為“鳳翔流亡政府”的麻筋兒,動搖了其合法性,為“兩個中央”或地方強藩強行進駐長安提供了法理依據。

    也正因此,事後論功行賞,孫德昭功居第一。

    宦官韓全誨雖然沒能劫走百官,卻劫走了全部皇室成員,也就避免了朱溫、崔胤等另立親王、皇子為新君,避免了“皇太三從叔曾祖篡位”的鬧劇再次上演。

    崔胤翹首以待,望眼欲穿地望著東方的天際,忍耐過黎明前的黑暗,等待著東方紅,太陽昇,東邊來了個朱全忠(朱溫現名)。好不容易看到了一絲曙光,卻又聞朱溫中途退兵,急得他上躥下跳,命太子太師盧渥等263名高級官員聯名邀請朱溫西迎天子回京;又派宰相王溥親往朱溫大營,敦促他速速進兵,不要遲疑。

    朱溫冠冕堂皇道:“進軍吧,恐怕有人會誹謗我威脅皇上;退兵吧——”舉起263位高級官員的聯名信,這是他的護身符“——則天下人都會指責我有負國恩。怎麼辦?呵呵,食君之祿,當忠君之事,我只能委屈一下我自己,寧教天下人負我,休教我負天下人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