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 作品

第105章 晉汴爭霸

    【晉汴龍虎鬥】

    在中原地區,有兩大軍事政治集團,一個是汴州朱溫,另一個是河東李克用。而這兩大陣營又因“上源驛事變”結下深仇大恨,眾所周知雙方勢不兩立。

    於是,也就形成了一個類似二戰後兩大陣營對立的局面。周邊各藩鎮為求自保,不得不“選邊站”,要麼加入汴州勢力,要麼加入河東勢力。

    而每當有地緣衝突發生,當事雙方也會非常默契地分別依附於晉汴雙方。比如河陽之亂,李罕之投奔河東李克用,張全義就必須投靠汴州朱溫,別無他選。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中原藩鎮混戰的背後,都或多或少摻雜著晉汴勢力的較量。要麼是暗地裡的政治博弈,要麼是正面軍事衝突。

    從黃巢覆滅到後梁建立的這段時期,藩鎮軍閥混戰不斷,乍看起來如一團亂麻、毫無頭緒。在此,本書奉上一條捷徑:以晉汴相爭為主線,從晉汴博弈的角度上去審視每一個歷史事件,這就是它們的內在邏輯,是解開混亂的金鑰匙。。

    先前,雙方的力量都比較薄弱,特別是朱溫,赴鎮時才有寥寥數百人。所以都無力做帶頭大哥。而且雙方的轄境並不接壤,並不會爆發直接衝突。李克用也常拿“南下殺豬”當政治談判的籌碼,要挾朝廷。

    現在的情況終於有所不同了。

    朱溫,他向北擴張,先兼併了滑州義成軍,又新收服了河北魏博軍;

    李克用,則一直向東擴大版圖,先把昭義軍一分為二,佔有西昭義軍,繼而繼續跨越太行山,對東昭義軍發動兼併戰爭。

    於是,晉汴的勢力範圍終於沿著昭義軍邊境接壤了。

    嚴格來講,只是行政版圖上的“接壤”,表面文章。

    雙方南北邊境,有太行山脈和黃河的天然阻隔;而東昭義軍尚未被李克用吞併,其東面的魏博軍也只是口頭上效忠於朱溫,同樣未被朱溫實際控制,所以東西邊境線尚無實質接觸。

    但是現在不同了,作為緩衝地帶的河陽地區分裂,李克用與朱溫同時插足干涉,晉汴勢力首次正面接觸。

    “河陽爭奪戰”順理成章地成為晉汴爭霸的第一槍。

    【河陽爭奪戰】

    從人員調度上可以看出,李克用和朱溫都是高度重視這次爭奪,所謂英雄所見略同,調派的都是麾下精兵勇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