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 作品

第732章 潭州戰役1

    王贇抱拳施禮,說道:“我父親王環,是先王(馬殷)的忠實部下,曾六次大勝淮南軍隊。如今,大王兄弟相爭,互不相容,我一直擔心淮南會坐收漁人之利,倘若讓我們這些‘紅二代’向敵人淮南稱臣,那才叫辱沒先人!”

    王贇的處境很尷尬,就像明初的“靖難之役”,如果你是守城守關的將領,燕王朱棣兵臨城下,責你不忠,命你開關放行,你會咋回覆?

    所以王贇“避重就輕”,繞開誰是誰非,把境界由“家”上升到“國”。以他的處境來看,這應該是標準答案了。

    接下來的一番話,不同史料有著看似相似、卻又大相徑庭的記載:

    “大王苟能釋憾罷兵,兄弟雍睦如初,贇敢不盡死以事大王兄弟,豈有二心乎?”——《資治通鑑》

    “願大王入長沙,不傷同氣,臣豈敢不盡節而有二心?”——《十國春秋》

    乍看好像意思差不多,然而細思極恐,兩句話的含義完全不同。

    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王贇是勸馬希萼罷兵,與馬希廣和平共處,也就是說,王贇承認馬希廣是南楚的唯一合法統治者;

    按照《十國春秋》的說法,王贇已經認可了馬希萼的統治,並且已經婉轉地向他稱臣。

    也就是說,這兩句涉及到南楚內戰的一個敏感的原則性問題——你是“擁廣派”還是“擁萼派”。

    對於這個最關鍵的問題,歷史給了我們看似一致,卻又截然相反的答案。

    總之,聽完王贇的表態,馬希萼非常慚愧,於是解除了對嶽州的包圍,揮師南下。從這個舉動,我更傾向於於《十國春秋》的記載。

    馬希萼抵達潭州北面的湘陰(今湖南省湘陰縣),在此大肆打砸搶燒,隨後進抵潭州城下。

    南楚內戰的“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役——潭州戰役,即將打響。

    南北走向的湘水與東西走向的瀏陽河在潭州北部交匯。兩條河流成為潭州北側和西側的天然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