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 作品

第699章 柴榮繼統4

    郭威下詔,凡是北方來的難民,當地官府一律提供糧食,予以人道主義救助,願意留下的,提供給無主的田地,並且免徵租稅。

    在這條政策的誘惑下,契丹境內(特別是幽雲十六州)的漢人難民紛紛舉家南遷,定居到河北,為後周帶來了大量人口和寶貴的生產力。

    一年後(952),幽州、莫州、瀛洲又發生了嚴重的水災,向南遷徙的難民隊伍多達幾十萬人,契丹沒有派軍隊阻攔,任由這幾十萬人南遷,郭威則利用這次機會,詔令河北諸州予以妥善安置。據統計,之前數次戰爭中被契丹擄掠走的漢人,有超過一半的人都藉著這次機會逃了回來。

    郭威不費一兵一卒,卻取得了後晉、後漢動用數十萬大軍也沒有取得的輝煌成績。

    4,穿鞋的後蜀

    後蜀是那一時期罕見的高富帥,與上述諸方勢力在財政方面的捉襟見肘所不同的是,後蜀富得流油,經濟高度發達,與之相匹配的,文化也高度繁榮。

    史籍記載,“蜀中久安,鬥米三錢,國都子弟不識菽麥之苗,金幣充實,弦管歌誦盈於閭巷,合筵社會晝夜相接”。

    一斗米三錢,是盛世的標準之一。在唐宋時期,如果沒有自然災害和戰亂,君王也比較開明的話,一斗米的價格應該在四、五錢左右,已經是非常理想的狀態了,而如果能降至三錢,那絕對是太平盛世的標準。

    在《新唐書》中,“安史之亂”之前,全國米價是一斗十三錢,算是正常的區間,而山東地區是三錢一斗,反映了當時山東地區五穀豐登、全民奔小康。

    生活在城市的年輕人,沒見過莊稼地,沒見過在盤子以外的糧食蔬菜;物質富足了,人民開始追求精神世界的享受,街頭巷尾蹦迪k歌,有事兒沒事兒地喝兩盅。

    據《野人閒話》(北宋)記載,當時的後蜀境內,城市人三十歲有不識米麥之苗的,每年的春夏季節,百姓們竟然還可以旅遊;人們的穿裝打扮也是富麗堂皇,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全都是穿綢裹緞、環佩叮噹;富人們已經玩兒遊艇(華軒彩舫)了,駕著遊艇在百花潭飆船;諸王功臣們全都有自己的私人園林,奇花異草充溢其中,家家戶戶都是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