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 作品

第571章 三大戰役之戚城戰役4

    自明宗李嗣源時期的“夏州之戰”後,夏州就已經實質性割據,現代主流觀點認為當時的中原王朝與遼、夏州李氏已經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其中,夏州李氏的實力毫無疑問是最弱小的。

    夏州李氏間於齊楚,雖然領導權歷經幾代人的更迭,但拓跋李氏的血脈一直得到了延續,更要的是,他們的治國理念也一脈相承,即間於齊楚,以政治、外交手段為主,軍事手段為輔,反覆於中原王朝與契丹之間,兩頭吃香。

    對於中原王朝來說,他們是割據稱雄的叛徒,“夏獨分子”、國家分裂分子。收復夏州,是中原人自唐末、五代再到宋朝的夢想。

    北宋時期,中原人就曾與西夏爆發過大規模戰爭。到了南宋時期,中原人的首要任務成了“王師北定中原日”,收復淮河以北比收復西夏要迫切,所以“夏州問題”才被人為擱置、忽略。

    所以在李彝敏看來,他在夏州搞事情,應該會得到中原王朝的支持,道理就跟契丹支持石敬瑭一樣。中原王朝可以在夏州的內鬥中坐收漁利,何樂而不為?

    只可惜他打錯了算盤。因為他選擇的時機不對。

    那時候,晉遼兩國之間已經劍拔弩張,即將爆發大戰,在這時候,後晉根本沒有精力更沒有能力去幹涉夏州的內亂。如果李彝敏成功了,後晉當然可以順水推舟,但另一個關鍵問題是他失敗了。

    這時候的逃到後晉控制區尋求政治避難的李彝敏,就好比是契丹境內的趙延壽。

    石重貴做出了一個正確的選擇:下詔把叛徒李彝敏押赴夏州,請李彝殷同志將他斬首。把一項棘手的政治負擔變成了政治資源,李彝殷欠了後晉朝廷一個大大的人情。

    不出半年,石重貴套現了,李彝殷出兵攻打契丹。

    李彝殷非常聰明,他沒有在第一時間出兵,而是略作觀望,也許他並不知道後晉在山東戰場取得了馬家口大捷,但他一定獲悉了山西戰場的戰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