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蟻 作品

第八百五十四章 身份認知

    世之後,保護中心又為了給畢方和哈雷創造熟悉的條件,它就再也沒有離開過自己那三十平,被鐵網圈起來的方。

    今天這還是第一次。

    巴瑞開著小車從土路旁經過,看著跟在畢方身邊,悠閒踱步的哈雷,笑道:“看來你們關係發展的不錯。”

    “是的,它比我想象的要好相處的多。”

    “哈哈哈。”

    巴瑞大笑幾聲,接著擰動車把手,小車一熘煙的離開了視線中,眾人還能看到車後座上被扒了皮,露出鮮紅的血肉組織的豬肉在顛簸中上下顫動。

    顯然,巴瑞是去餵食去了。

    見到最後一條彈幕的疑問,畢方低頭看了眼自己腳邊的哈雷,思索了片刻,估摸著給出了一個時間點。

    “七號的時候或許可以。”

    “這幾天的相處,我發現哈雷還是挺聰明的,五天的相處,它現在已經可以大概辨認出我的身份了。”

    身份辨認,不是個體到個體之間區分。

    這個對於動物而言,其實很好確認,氣味聞過幾次就清楚了。

    但身份確認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了。

    動物的世界中,同樣存在父母,朋友,親子,孩子的概念,此外還有領頭人,下位者,平等者的等級觀念。

    這種身份上的確認,對動物而言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

    尤其是在明顯不是同一個物種的情況下,想讓動物產生這是自己同伴的觀念,需要花費的功夫是極大的。

    哪怕是畢方,為了讓哈雷深刻具有自己是它新一任飼養者和同伴的印象,也花費了數天的時間。

    或許這依舊要得益於獵豹是社會性動物。

    “關於動物的認知能力,存在一個社會智能假說,這個假說認為,具有社會性的動物需要不斷監視同夥,預測它們的行為並適時作出回應,以與它們協作或爭奪資源。”

    “在這個過程中,認知能力較強的個體將從這種挑戰中獲益,更好地生存和繁衍,從而產生進化優勢。”

    “因此,越複雜的社會結構,就越能促進認知能力的進化。”

    “由於只是一個假說,並沒有得到實質上的證明,甚至有不少實驗是相互矛盾的,所以我也就是說出來讓大家聽一聽。”

    醜國有兩位女性科學家做過關於獅子和老虎誰更聰明的實驗,而兩次實驗的結果是相矛盾的。

    來自邁阿密大學的娜塔莉亞·博雷戈設計了一種益智餵食箱,只要動物沿正確的方向拉動繩子,就可以拉開箱門,吃到箱子裡的肉。

    她以斑鬣狗和三種大貓為實驗對象,共48只動物參與了實驗,每隻動物有三次嘗試機會。

    實驗結果是,9只斑鬣狗有8只打開了箱門,21只獅子16只成功,11只豹有6只成功,7只老虎只有2只成功。

    這個結果符合“社會智能假說”,群居的斑鬣狗和獅子的創新能力要優於獨居的虎和豹。

    “同樣是群居捕食者,斑鬣狗在實驗中的表現比獅子好,這可能是因為斑鬣狗的社會結構更復雜。”閱讀完整內容

    “斑鬣狗生活在等級森嚴的氏族中,而獅群成員之間地位是平等的。”

    “斑鬣狗在處理社會地位、社會關係等方面,要比獅子面臨更多挑戰。”

    “15年的時候,娜塔莉亞將她的實驗發表成論文,標題就是——社會性食肉動物運用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優於非社會性食肉動物。”

    “然而,做過科學實驗的應該都知道,其實僅僅測試了四種動物的少數樣本,代表性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