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孽牌大刀 作品

第596章 大唐翰林院

    翰林院的前身是學士館。

    老李當年弄了秦王府十八大學士之後,發現學士這個東西好啊。

    在李唐開國之後,就上疏弄了崇文館,後來自己當皇帝了就搞了弘文館。

    因為學士館與崇文館、弘文館的官職相沖突,把學士館升級成了翰林院。

    翰林院就是有藝能的人供職的機構,翰林分為兩種,一種是翰林學士,供職於翰林學士院。一種是翰林供奉,供掛職於翰林院。

    翰林學士擔當起草詔書的職責,翰林供奉則無甚實權。

    晚唐以後,翰林學士院演變成了專門起草機密詔制的重要機構,有“天子私人”之稱。

    在院任職與曾經任職者,被稱為翰林官,簡稱翰林。宋朝後成為正式官職,並與科舉接軌。

    翰林院這玩意兒,不是在明朝被完成花的,是歷朝歷代把他都玩出來了新高度。

    無論在朝堂的地位高低,在各朝各代,翰林學士始終是社會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體,集中了當時知識分子中的精英,社會地位優越。

    唐朝的張九齡、白居易,宋朝的蘇軾、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晚清的曾國藩、李鴻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

    因為朱熹的出現,打理鼓吹翰林院,讓入選翰林院被稱為“點翰林”,是非常榮耀又光宗耀祖的事情。

    自此,翰林院又被提升了好幾個段位,當內閣制度出現後,翰林院就成為養才儲望之所,負責修書撰史,起草詔書,為皇室成員侍讀,擔任科舉考官等。地位清貴,是成為閣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員的踏腳石。

    翰林學士不僅致力於文化學術事業的傳承,更踴躍參與政治,議論朝政。由科舉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舉時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學說中“達則兼濟天下”的表現。

    但到了魏忠賢被幹掉之後,沒人制約東林黨了,翰林院就徹底變味兒了。

    大量知識分子投身科舉,造成了人才浪費,社會重文士輕技工,拖緩了科學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