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帝人 作品

第110章、歐洲印象

    法國和英國曆史上就是分分合合。有了敵人大家就報團取暖,沒有了對手他們之間就是對手。

    1337—1453年,英法兩國間先為王位繼承問題展開爭權奪利,爾後演變為英國對法國的入侵,法國則被迫進行反入侵,從而進行長達百年的戰爭。

    18世紀英法之間為爭奪歐洲霸權和在印度、北美的殖民地發生戰爭。結果法國戰敗,丟失很多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

    法國大革命和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英國多次組織反法同盟,武裝干涉法國革命,同拿破崙爭奪歐洲霸權,最後英國打敗法國。

    1777年北美獨立戰爭取得薩拉託加大捷後,法國援美對英作戰。

    1814~1815年參加維也納會議,通過限制法國,保持歐洲均勢等決議,英國還奪得了許多原屬法國的海外殖民地。

    1853~1856年英法聯合同俄國進行克里米亞戰爭,結果打敗俄國。

    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對付共同敵人德國,維護自身利益,英法組織包括俄國在內的“三國協約”集團。

    一戰期間,英法聯合在西線對德作戰,並最後取得戰爭勝利。

    戰後在巴黎和會上,法國極力想削弱德國,英國則奉行歐洲“均勢”,反對過分削弱德國,英法產生矛盾。

    戰後初期,英法共同操縱國聯,都反對米國插手歐洲事務。二三十年代在德國賠款問題和法國安全問題上,兩國意見分歧;30年代面對***侵略擴張,採取綏靖政策。

    二戰期間,兩國共同實施敦刻爾克撤退,加入世界反***聯盟,共同對敵。

    二戰後兩國共同接受米國馬歇爾計劃援助,加入北約。現在兩國都是歐盟成員國。

    殖民時代的英法關係,在對待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總體利益上基本一致;在爭奪霸主地位,控制勢力範圍,涉及各自的利益時,會發生矛盾,以致激烈的衝突;在受到共同的敵人威脅侵害時,能暫時團結起來共同應對危機,但結盟中也各打各的算盤。這就是資產階級的本性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