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與2 作品

第九十四章國運隆昌與日薄西山

    將六位戰死將士的骨灰放進靈堂之後,玉山書院的很多專門研究火器的學生,在靈堂裡跟六位將士說很多歉疚的話。

    以至於,每次在火器研究上有了新的進展,都會有人來這裡告訴這六位將士。

    雲霄回來了。

    顯得很是疲憊,甚至可以說是精疲力竭。

    給雲昭帶來的消息也不算好,其一,李洪基帶著逃出生天的五十一騎終究離開了關中,去了河南。

    其二,張秉忠已經與大明兵部尚書楊嗣昌聯繫上了,準備接受招安,不僅僅是他自己投降,他還可以寫信給其餘的盜匪一起接受招安。

    如火如荼的農民起義,在一瞬間就陷入了低潮期。

    聽說皇帝在同意了張秉忠招安之後,回到後宮裡嚎啕大哭。

    聽雲霄說這些事情之後,雲昭自己也是唏噓不已,這一刻他真的覺得大明皇帝很可憐。

    雲氏也有祖墳,後世的時候雲昭就拜謁過祖墳,那個時候遺留下來的老墳已經少的可憐,為了這些老墳,老家裡的人沒少跟外人鬥毆。

    現在,雲氏有更多的祖墳,不論是平原上的,禿山上的,還是秦嶺裡邊的,每一處外人都不能動。

    就雲昭估計,張秉忠要是動了雲氏祖墳,後果可能比挖了皇帝家的祖墳還要嚴重。

    皇帝隱忍了。

    天知道能隱忍多長時間。

    楊嗣昌知道皇帝不會隱忍太長時間,張秉忠也非常清楚這一點。

    等皇帝緩過這口氣,沒法子隱忍的時候,張秉忠就會死無葬身之地,這一點全天下人都明白這一點。

    所有的不合理證據都在——然而,張秉忠還是接受了招安,楊嗣昌還是成功的說服了皇帝。

    於是,一件原本極度不合理的事情,就這麼順水推舟的變成了現實。

    李洪基全軍覆沒,離開了陝西去了河南,隨時準備東山再起。

    張秉忠被招安了,蜷縮在襄陽,不再興風作浪。

    大明朝幾乎在一夜之間變得無比的安靜。

    就彷彿以前的矛盾從來都不存在一般,彷彿那些惡人從來沒有傷害過這個國家一般,現實過於殘酷,大家一起選擇了遺忘,選擇了忘記,就像一隻把腦袋插進沙子裡的鴕鳥。

    藍田縣過於繁華,身處疲憊殘破的關中,就像一顆鑲嵌在黑夜裡的夜明珠,誰都能看得見,誰都想摘取。

    張秉忠希望皇帝能把藍田縣交給他,那麼,他情願放棄十萬部屬,只帶走六萬人囤聚藍田縣,此生再無反叛,子子孫孫都為大明忠臣。

    皇帝拒絕了張秉忠的建議,楊嗣昌認為皇帝應該答應,十萬流賊一朝星散,是為大明國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