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與2 作品

第一零七章沒有最壞,只有更壞

    第一零七章沒有最壞,只有更壞

    雲昭自認為不是一個天生的反叛者,他甚至算得上是一個得過且過者。

    來到大明之後,雲昭發現自己如果不做點什麼的話,就算是想過一點安穩日子都不可能。

    亂世到來的時候最好提前做好準備,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族負責,更是對這個民族負責。

    以前的時候打死雲昭,他都不會把自己個人的命運跟民族命運聯繫在一起。

    到了大明世界之後,身為一個先知,先覺者,如果什麼都不做,才是對自己生命的一種羞辱。

    由此可以推斷出——所有的先知先覺者,其實都是痛苦的,都是矛盾的,也都是悲傷的。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大難來時,將高個子的人推出去頂槍眼是一種需要,可是,當你悲哀的發現,自己就是個子最高的那個人的時候,不想反抗,也要掙扎一下的。

    雲昭很希望陝西的官員能夠學學他,帶領百姓們興修水利,帶領百姓們打跑強盜,帶領百姓們種植新莊稼,給百姓們一個活下去的希望。

    為此,他在很短的時間裡,做了最大的努力,就想讓這些人看到希望。

    如果他們真的能行動起來,這個國家就會慢慢好轉。

    雲昭並不介意在一個平安的大明世界裡廝混,說不定真的會去考一個狀元回來,讓母親高興一下。

    可惜,他們只想要糧食,更悲哀的是,他們連強行向雲昭要糧食的勇氣都沒有,只敢把希望寄託在雲昭是個講道理的人,是一個守規矩的人上面。

    能夠出城來親眼看看藍田縣到底有沒有糧食,是他們能做到的極致。

    一個地方官,連自己的屬地都不敢下來,這樣的官員要他作甚?

    在這個時候雲昭甚至希望他們是一群有著極強領地意識的人,哪怕你要把百姓當牛馬一樣駕馭,你總要親手驅趕這些牛馬在地裡幹活吧?

    一個個躲在西安城裡算怎麼回事?

    就為了安全?

    因為出了少華山的事情,張道理甚至不敢派人來藍田縣押運糧食,他很希望雲昭能夠組織藍田縣的青壯把糧食運去西安,為此,他情願免掉藍田縣的徭役。

    這又是一種退讓方式,雲昭接受了。

    今年夏賦,藍田縣共收到了糧食三萬五千擔。

    而去年夏賦,藍田縣收到了三千一百擔糧食……

    跟往年一樣,百姓們寧願按照一條鞭法的要求繳納銀錢,也不願意繳納糧食,可是呢,幾年的災害下來,百姓們已經沒有銀錢繳納賦稅了。

    這不是一個好現象,雲昭準備改變一下這種銀錢無用的狀況。

    藍田縣的運糧隊伍,在雲虎,雲豹,雲蛟,雲霄等人的安排下,浩浩蕩蕩的朝西安進發了。

    一路上並沒有不長眼的盜匪來打藍田縣官糧的主意。

    長達十里的運糧車隊,在關中平原上很快就成了人人談論的話題。

    所有看到運糧車隊的人,眼中都洋溢著幸福的神采,雖然這些糧食不屬於他們。

    西安知府張道理帶著西安府的大小官員出城十里迎接運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