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費事 作品

完本感言

    單一地將這些內容直接寫出來,是有些空洞的,那麼我通常喜歡怎麼做呢,從另一重要素上體現,即人物,人物的狀態,人物的反應,人物的情緒,感受到風雨低溫會哆嗦,驟然聞雷會有驚嚇,刺目則眯眼,大雨傾盆傘頂向風雨來處,手掌手臂捏得青筋暴起體現風大雨大等等。

    然後,然後有了環境和人物,需要的就是背景故事,也就是你要表達的東西,前邊是重要的修飾,這裡則是核心,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這故事的內容可以驚悚恐怖,可以喜人溫馨,可以充滿意外,過程可以寫出一種意境,可以體現一部分詼諧,也可以注重強烈的沉浸感與真實感,比如金甲和屍妖的那一場打鬥。

    這一切的一切,為的就是呈現出來一幅“畫”。

    由眾多細節相互疊加,結合一個不差的內容,所“畫”出來的一個故事,處於整體故事脈絡一部分的那個故事場景。

    那麼這麼做有沒有問題呢?

    有!一個普遍問題和一個大問題!

    普遍問題主要是,隨著整體層級的提升不好細化,那種細膩的感覺在後期難以與力量體系所匹配,想要體現出畫面就不再像前面那麼輕鬆,也容易失去趣味性。

    而更大的問題是作者本人的問題,要維持這種文字的連貫性,首先睡眠充足,狀態尚可,是基本條件。

    其次就是不能斷思路,用我自己的想象畫面就是,顏料是流動的,順著長長的白紙流淌遠方,其中的細節慢慢生長而出,可若是紙張在這裡被截斷了,那麼也就會導致一系列問題。

    然後呢,如現實中一些雞零狗碎的事情,如因為被噴被罵導致心情抑鬱的情況,如準備不充分導致的臨時顧慮等,都是影響因素。

    還有就是寫久了之後的疲乏問題,這種疲乏是很可怕的,會讓人慾望低下,讓人提不起精神去思考後續劇情,提不起動力去完善內容,放鬆對自己的要求,放鬆對文字的要求,導致劇情拖沓,情節掌控力下降,事件人物臉譜化等等。

    因為書畢竟是給人看的,作者狀態好壞,從文字上一目可閱,“畫得醜了”,那麼書友也會發洩自己的不滿,而這也會導致一些連鎖反應。

    歸根結底來說,是身為作者的這個人出了一些問題,而想要避免,除了自我改變,最重要的就是準備工作,事先的準備和事中的持續鋪設和完善,大綱和設定的重要性在這也就體現出來了。

    我很多時候寫作,比較偏意識流,說好聽點叫不受框架侷限,說難聽點,有時候就是想到哪寫哪,遇上一些波動因素容易出偏,或者說,導致在一片區域內盤桓,直接結果就是不向前延伸而是往兩邊過度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