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元寶 作品

第422章 試驗田

    李絮正打算去拜訪羅吉,套點外洋有關的有用消息,結果,颱風突然來了。

    近來,她的海上試驗田項目進行得還算平順。

    海帶、裙帶菜都是藻類,雖然也能勉強劃入蔬菜的行列,但它們跟真正的植物差別很大,純粹是一堆單細胞的集合體,種起來就比尋常農作物簡單多了,隨便撕拉一條或一團下來都能做種,還省了施肥、除草、除蟲等麻煩。

    非專業人員李絮按照自己的臆想,讓何大友購入一大批足有兒臂粗的長麻繩,在海邊撬了十幾塊質地堅硬、耐磨蝕的大石頭,又將石頭一端打穿成孔,再穿入麻繩,繩子另一端再繫上浮標,便有了用來固定種植海藻的關鍵,石錨。

    他們僱了幾個水性好、經驗足的老漁民幫忙,將這些沉重的石錨用船運到李絮劃出來的試驗海域上,一趟又一趟,每一次扔下的點都不同,浮標和浮標之間再用粗麻繩相連,逐漸形成數個巨大的田字格。

    試種的裙帶菜、昆布便是捆在小石子上,再以拇指粗的繩索牢牢固定在海面上橫縱相連的粗麻繩上。人划著船進入試驗海域,將這些綁著繩索拉起,便能隨時查看生長進度。

    經過大半個月的養殖,最初投下去的種苗已經長大些許,足足變大了三倍有餘。按照這個速度,養到明年春夏之交就可以收割一大批肥肥壯壯的成熟體裙帶菜、昆布了。

    不過,霞水村附近的海水更適合裙帶菜生長,昆布生長速度要慢上不少,只長了一倍不到。

    先前老王踩點發現,霞水村往北近二十里遠有個叫蟹殼子村的漁村,雖然偏僻了點,交通遠不如霞水村便利,但這塊海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很適合昆布生長。

    在海邊時不時就能撿到被海浪捲到岸上來的長條昆布,被當地村民撿回去剁碎餵豬。

    因為地處偏僻,出入不便,蟹殼子村比霞水村窮困些,本該是廉價勞工的絕佳來源。但這蟹殼子村的人作風不大妙,老王的人進村一回錢袋子就沒了,最後還差點回不來。倒不是整條村都是惡人,而是村裡有個小型惡霸團體,算是村霸,據說還有後臺。

    老王和李絮一合計,就暫時放棄了蟹殼子村,沒必要冒那麼大風險去得罪地頭蛇。反正,在霞水村這邊就是生長速度慢一點,又不是不能長。

    確認養殖方法沒大問題,李絮就讓何大友推進二期試驗田,將一期僅半畝大的試驗田擴大到至少十畝。

    如果沒記錯的話,後世海帶產量大概在每畝一噸左右,個別地方條件比較好的最多能達到五噸,現在自己缺少先進技術,至少要打個對摺,就跟後世糧食產量基本都是小農經濟時期的兩倍以上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