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元寶 作品

第570章 變廢為寶

    形似柳葉的流暢線條,從末端的松石綠開始減淡,慢慢過渡到豆青,上部葉脈甚至顯出微微的淡白色,像是逆光的半透明感。

    這樣優美的兩片“小葉子”,搖曳在晶瑩頸間的風景一定十分美好。

    知道這是新款耳墜的設計者心中滿是驚豔,卻架不住周圍的人跟自己想的截然不同。

    他們甚至打算用成本價買回去掏耳朵,理由只是那玩意尖尖細細的,入手還挺溫潤,不容易刮傷耳道!

    本朝制瓷業雖然較為發達,但跟後世靠著先進科技實現街頭一抓一大把兩元店肆意出手光潔如新的漂亮瓷器還是遠遠沒得比,就連審美上也差異頗大。

    色彩方面,本朝瓷器對比前朝並沒有太大突破,主要還是形制方面變得更加輕巧細膩,沒了前朝那種古樸、略顯笨重的感覺。同時,更加推崇清淡自然的素色瓷。

    尤其是茶具,幾乎清一色的黑瓷,也就去年新式綠茶流行以來青白瓷才多了些出場機會。

    文人們覺得黑色穩重、不輕浮,恰好合了自己的身份和心境。不過,李絮私心裡覺得,他們純粹就是圖省事。畢竟他們原本流行的製茶手藝像是不成熟的半發酵茶,泡出來的茶湯顏色濃郁,再配上那些糖鹽芝麻花生蜜棗什麼的,就更渾濁了,換了淺色瓷器分分鐘染色洗不乾淨。

    總之,不管流行什麼色彩,大都有一個共識,就是要素色!

    彩瓷在本朝還不大流行,只是作為小眾愛好,有個別顧客會找瓷窯私下訂製。大件些的花瓶,倒是更容易接受彩瓷設計,不然,姚家瓷窯的畫工們也就不會存在了。

    不過,就以李絮的挑剔眼光看來,這個時代的彩瓷還是太寡淡了些。大抵是受制於技術水平的緣故,燒不出那些花裡胡哨、粉粉嫩嫩的顏色,基本上都是大地色系,最多加點橘色調、綠色,相對冷清。

    但,就算是彩瓷,人家也是正兒八經勾畫上去的色彩,而不是突然莫名其妙就出現的窯變色!

    早在前朝時,窯變被視作不祥之兆,反常即為妖嘛。於是,這樣的瓷器一出爐,立馬就要被砸碎,免得殃及窯主和其他工匠、乃至剩餘好瓷器的未來主人。

    本朝情況好一些,大家燒瓷燒多了,遇到窯變色的次數隨之猛漲,漸漸也琢磨出來,窯變並非有妖孽要作祟,而是瓷器在燒製過程中發生了一些他們難以用言語描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