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頭 作品

第四百五十九章:總有人盼著天下大亂

    太陽逐漸落下,大同鎮城的戰鬥也已經進入到白熱化。

    參將石永貞沒怎麼經歷陣戰,可畢竟是將門之後,他本人雖然害怕的要死,卻還是選擇釘在城牆上動員死戰,這就是對士氣最大的鼓舞。

    守城的明軍兵士也都知道城破是什麼後果,就算是為了城中的家人,他們也要拼命抵擋西虜的攻勢。

    畢竟這是在關內,所有人都知道,這個時候各路援軍肯定在向大同鎮城方向馳援。

    蒙古人的戰鬥力畢竟不如建虜,何況他們又都是輕騎入關,沒有準備什麼重器械,攜帶的乾糧也不多。

    論兵員素質,明軍以衛所兵為主,蒙古人的部族牧民也好不到哪去,真正精銳的也就是林丹巴圖爾本部的那些人馬。

    平時放牧,戰時為兵的各部族牧民,無論作戰能力還是裝備上,都遠遠不如衛所的明軍兵卒。

    得益於軍器司的成立,更因為朱由校的嚴令,九邊衛所兵早在天啟二年就全面淘汰了原本的舊裝備。

    為補足九邊積欠的軍餉,朱由校曾下發嚴旨,一體整頓九邊軍務,成效在今日方才逐漸顯現。

    為整頓廢弛已久的九邊軍備,為全國做出表率,一改往日糜喪風氣,萬曆四十七年至天啟二年底,九邊重鎮累計擴充新軍四十七萬,每歲給餉達數百萬。

    補足軍餉以後,朝廷又大規模擴充軍器司,各地星羅棋佈的工坊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批量生產嶄新的制式盔甲和刀槍,對九邊軍鎮進行一次徹徹底底的革新。

    攻城的蒙古兵驚訝地發現,現在就連一名普通的九邊士兵,都套著特製的棉甲、棉衣,配備著嶄新的腰刀和長槍。

    雖然這只是一般士兵的普通裝備,可現在這個時候,要讓每一名士兵都配備這樣的裝備,依舊令人無法想象。

    山陝總督朱燮元才到太原沒多久,城內的事情還沒處理完全,對大同的軍備根本沒來得及插手。

    可以預料,朱燮元整頓山陝軍務以後,其餘的省份必定也會相繼開啟同樣的軍務整頓行動。

    整頓軍務,一般伴隨著大規模的擴軍和裁軍,軍餉和軍械也要更新換代,這對朝廷財政是一個極大的負擔。

    但朱由校明白? 這勢在必行!

    大同鎮作為九邊重鎮之一? 儘管軍備廢弛多年? 但其兵士的作戰能力在各路明軍中也屬於極高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