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頭 作品

第72章 遼陽兵議(下)

    遼陽,經略府。

    熊廷弼召集眾將,對天啟元年的遼東戰況加以分析,以此定下接來下的戰守之策。

    座下諸將,涇渭分明的形成了兩個小團體。

    其一,便是薛來胤領著自宣鎮而來的援遼軍將,其二,為以曹文昭為主的本地熊廷弼麾下遼將。

    諸將分批到場,落座後,都是靜靜望著上面嘴不饒人的遼東經略熊廷弼,感覺有些好笑。

    能耐這樣強的一位經略,嘴巴居然和他們這些大老粗一樣不乾不淨。

    他們都知道,萬曆末以來諸多經略之中,熊廷弼稱得上最有作為的那個。

    論治軍,熊廷弼治軍嚴明,體恤兵士,論戰略部署,他的策略將遼陽、瀋陽、廣寧一線固若金湯,常讓奴賊找不到地方下手,足堪此任。

    可他性格乖戾、自負,在朝中、軍中亦是久負“盛”名。

    在遼陽這段時間,熊廷弼有時如這般升帳,與麾下諸將討論各地戰情。

    有時也親登城樓,瞭解各地軍馬、器械是否充足、完備。

    每隔一月,熊廷弼又要在遼陽檢閱觀兵,巡視米倉,親向管理各署的小書吏詢問輜重糧草所剩多少。

    若有一處存備糧草不夠半年所需,熊廷弼會立即向兵部問糧,可謂是面面俱到。

    半月以前,後金退走,明軍收復瀋陽後,很快發現當地給養不足的窘境。

    起初,熊廷弼向兵部發文書,請往瀋陽運輸軍需物資,以供重建城桓,抵禦隨時可能侵襲的建奴。

    可偏偏這時,駐紮在廣寧的參議王化貞也上文書,稱廣寧缺少糧餉,請兵部調撥。

    王化貞為東林黨要員,當朝首輔葉向高得意門生,而今的兵部尚書張鳴鶴,同為東林顯要。

    半月過去,瀋陽新城仍舊破破爛爛,已嚴重耽誤工期,軍民士氣低下,缺銀少糧。

    倒是十分充裕的廣寧,又源源不斷送去了新的糧餉和物資,這讓熊廷弼更加氣惱。

    最近幾日,在完成以上必備要務之餘,熊廷弼總不會忘了一件事,即痛罵廣寧參議王化貞與兵部尚書張鳴鶴。

    見眾人到齊,他拿著一份文書扔到地上,道:

    “這個王化貞,是昏了頭嗎?”

    “與我爭奪糧餉也就罷了,平遼大軍?”熊廷弼氣的胸前不斷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