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頭 作品

第四百零一章:皇家商會

    聽說天啟皇帝在南苑中等著自己,黃華堂說不緊張那是假的。

    他也聽到兩個月前大明與夷人簽訂通商協議的事情,據說要找一個地方商會來主持。

    商人管通商的事情,朝廷則是在上頭壓著,具體怎麼通商,這也是當今的皇帝說了算。

    簡而言之,這個“商會”,就相當於“皇商機構”。

    朝廷是不知道,這消息傳出來以後,各地的商會、商行都瘋狂成什麼樣子了,甚至與一些船行、布行的掌櫃也在覬覦。

    很多商界大佬早早就來京師,不吝重金的上下打點,只為能爭取到這次絕佳的機會。

    朝廷以往有沒有和地方商人合作過,這個誰都知道,有!

    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次通商就和前兩年開《京報》一樣是個機遇,抓住了,你就能富起來,出人頭地。

    抓不住,你就只能固步自封,原地打轉!

    以往來說,朝廷的確是和商人和經常合作。

    無論是蘇州織造局的李實,還是王體乾負責的《京報》,這些要與商人合作的衙門,各地商人為了爭搶機會,年年都是爭的頭破血流。

    朝廷每年都會因此暴賺一筆紅利,不說出口蠶絲、瓷器的利潤,就光是全國各府的專刊權,少說也得有幾百萬的進賬!

    商人逐利,不可能平白的年年給朱由校送錢,誰都知道,和朝廷合作的利潤相比於這點損失,可是太豐厚了。

    和朝廷合作,也就相當於你有了官家這個後臺,無論怎樣,地方官府都會給你行一些方便。

    很多精明的大商人其實不是為了一次合作,而是為了持續“充值”官家這個後臺,只有先從第一次合作打開了天窗,才好繼續說亮話。

    此後再和朝廷進一步“合作”,搞一些光天化日不能做的買賣什麼的,這就都好商量了。

    比如邊關的茶馬交易,再比如山東六府的私鹽變官鹽,或是各地饑荒時倒賣糧食,這些都是動輒千萬的暴利。

    可這些每一樣都是要殺頭,常人沒有官家的後臺,就算你在商界有天大的能耐,有頂了天的威望,又豈能鬥得過手握刀把子的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