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沙人 作品

第242章 去揚州府周遭轉轉

    “不瞞你說,我家中也有五十多畝良田。今天聽你這麼一說,我也想掛靠在吳老爺的名下,不知道有何門路?”陳松詢問。

    中年人也沒有隱瞞,給陳松說了掛靠的主要方法。

    “你不是他兒子的朋友嗎?”中年人一臉疑惑。

    “嗐,這不是情況特殊嘛。常言道,親兄弟明算賬,一碼歸一碼!”陳松打著哈哈。

    中年人也沒有過多疑惑,解釋道:“主要是這樣的,將你家的田契拿著直接去他家找就行,到時候他會把所有的事情安排妥當。

    不過呢,你的田契以後就要歸他了,但是交的稅可是真的少啊,一年到頭能省出來不少,可以給孩子們買幾件換洗的衣裳,也能買幾串糖葫蘆!”中年人一臉高興的說道,由此可見,他對這件事情非常高興。

    陳松有些想笑,世界上沒有這麼好的事兒。

    但看在這個中年人如此興奮的份上,陳松也不好戳破他。

    看起來,這些百姓交給吳德良的田稅並不多,甚至還要比朝廷的稅收要少,但是這裡面的隱患很大。

    因為你要掛靠在人家的名下,所以你家的田契就要放在他那裡。

    一旦田契放在他那裡,那麼土地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已經和你沒有了關係,而你現在也只是成了吳德良家的佃戶罷了。

    至於為什麼,現在吳德良收取的田稅還那麼低,主要是因為現在是洪武年間。

    一旦過了洪武年間,再往後,這些士紳就會露出他們的獠牙。

    田稅也會逐步增長,這是一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

    剛開始的時候,可能並沒有多少人在乎,但等他們發現,就為時為晚。

    在明朝中期,投獻逐漸演變成兼併,這些士紳們也顧不上什麼體面,全都張開了血盆大口。

    到時候官紳勾結,再加上天災人禍,兼併愈演愈烈,而這一切的開始,都是從投獻而來。

    況且,投獻傷害最大的不僅僅只有普通老百姓,還有國家財政。

    明朝是一個非常傳統的農業王朝,國家的主要財政就是靠農業稅收。

    百姓們將自己名下的土地全都掛靠在士紳的名下,那麼交給朝廷的稅收就少。

    給朝廷交的稅收少,那麼朝廷就沒有足夠的財政,太平年間倒也正常,一旦戰爭興起,那麼朝廷財政將會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崩潰。

    明朝末期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財政崩潰,就是因為收不上稅。

    說起來明朝末期其實挺富有的,但富的不是百姓,富的也不是朝廷,富的就是這些為富不仁的士紳。

    這些士紳很聰明,他們打著的旗號是減輕百姓負擔。

    “吳老爺可是個好人呢,他們給我們的稅收特別少,特別特別少,我們每年都要到他家去謝謝他,真的!”

    這個中年人不斷的說著吳德良的好處,甚至將吳德良當成菩薩了。

    陳松的心裡不由得有些悲哀,他們也不過只是普通的老百姓,他們也分不清是非,他們只是看當下對他們有利。

    這也沒有辦法,有些道理就算講給他們聽,也沒有年末多收入的那幾枚銅錢來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