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碩莫薯 作品

第四十六章 欠餉

    除了議政殿外,還有一個敬儀殿。

    二殿有所不同,前者是朝堂君臣議事之處,後者規模較小,原本只是一處偏殿,每每遇到一些無法在朝堂上公開討論的事情時,散了朝後秦老大就會將一些重臣叫到敬儀殿進行小範圍的商討。

    此時秦老大就坐在敬儀殿中,六部尚書和幾個重臣俱在。

    眾人此時討論的乃是京中本季鹽稅一事,原本這夏朝大大小小的稅務都歸戶部管轄,可京中的鹽稅卻是個頑疾,每每提起都讓戶部頭疼不已。

    夏朝人吃的都是粗鹽,雖然味道苦澀,可這東西是必需品,老百姓即便吃飯做菜多用醋布和醬料,那也得多多少少採買一些粗鹽用以佐味。

    按理來說京都人口是最多的,能夠在這落腳的,家境也比尋常的人家強上不少,更不用說這裡達官顯貴久居之地。

    可實際上呢,人多錢多,按理來說稅收也就多,可實際上鹽稅卻恰恰相反,京都每季所收的鹽稅反而是最少的,正因為都是殷實家庭,大家採買的並不是粗鹽,而是從西境番商手裡購買的沙鹽。

    有沙鹽,誰還吃那粗鹽,沙鹽雖然昂貴,可大家手裡也不差那點錢。

    正因為如此,京都的每季所收的鹽稅都是寥寥無幾。

    若只是因為稅收,君臣們倒也不至於特意開個小會研究。

    問題是出在了屯鹽衛的身上,所謂屯鹽衛實際上是八大營下設的一衛,雖是軍士,可平日的主要工作就是煉鹽,而這一衛軍士的薪俸就是由稅收所得後發放的,而這個制度也是沿襲了前朝。

    結果問題就出現了,鹽稅收不上來,戶部就沒錢給屯鹽衛發軍餉。

    當然,戶部並不是沒錢,只是不想多個開支罷了。

    可要是撤裁屯鹽衛的話,那也不行,鹽稅少是少,問題是京城也有人吃粗鹽,這要是撤裁了,總不能去臨近的州府調取粗鹽運來吧,都不夠成本錢。

    所以屯鹽衛就成了雞肋,留著,開支大,裁了,開支更大。

    此時的戶部尚書盧通腦袋搖的就和撥浪鼓似的,任由兵部尚書恭文華說破了嘴皮子也沒用,反正就是沒錢,愛咋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