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白衫 作品

第655章 不能輸

    “可樂,全包了。”秦東指了指泡在水裡的可口可樂,小攤主先是一驚,接著快樂地侍候著這群滿頭大汗的年輕人。

    冰涼的可樂下肚,滿身的溼熱卻仍然揮趕不去。

    “東哥,涼快涼快。”鍾小勇殷勤地拿了一把芭蕉扇過來,用力給秦東扇著。

    “去,”秦東笑著彈了一下他的腦袋,“跟我巡街去。”

    看著手裡的可口可樂,這似乎是一種象徵。改革開放後,可口可樂在第一時間重返中國內地。1988年,在上海建設了全國濃縮液廠,自此,全中國的可口可樂濃縮液都在這裡誕生,源源不斷為各地顧客帶去“快樂水”。

    而這一年,也就是1992年1月28日,上海市政府決定,即日起取消食糖、鮮蛋和食鹽票證,敞開供應。

    一切似乎都在這個時代水乳交融,沒有人感覺到突兀,似乎這個時代的生活本來就該如此。

    似乎本來就該如此的,還有大家對外企的仰視,他們的習慣偏好,似乎也影響著這個城市的市民。

    桑塔納行駛在上海街頭,一家美國西部風格的酒吧很是顯眼。

    此時上海的部分基礎設施是由德國公司建造,比如西門子公司正在建上海地鐵1號線,所以很多歐洲的技術人員、工程師在上海生活,這個酒吧顯然是為在上海生活的外國人設計的,想讓他們感到賓至如歸。

    “這是一個向錢看的時代,外企的收入高,上海人都在學習西方的商務課程,就是為進入外企工作。”秦東突然問道,“現在中低端酒店,我們的啤酒賣得怎麼樣了?”

    鍾小勇馬上眉開眼笑,“東哥,我問過了,上海還是喝扎啤,可是我們的啤酒開始下貨了。”

    杜小樹也笑了,“外企裡也有中國人,他們也有鄰居,也有親戚,也有朋友,大家看他們喝我們嶸啤,把周圍的人就都帶動起來……”

    這就是一種示範效應!

    秦東笑了,在外企和外企工作的人中撕開一個缺口,這是陶阿滿的廣告包含不了的,外國人的家不在這裡,現在也沒有後來“新上海人”的提法。

    走進一家飯店,秦東眼前一亮,有趙牡丹在,嶸啤的地推就不需要他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