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白衫 作品

第261章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秦東在秦灣做著選育誘變的實驗,董青鯤在沈南學院裡也很忙碌,國外和北京發酵研究所的酵母,他也在作著對比、純化……

    當時間進入到一九八八年的七月初,基本的實驗室工作就都已經結束了。董青鯤和秦東都在實驗室作了最後的可行性試驗並篩選出工業性方案。

    七月中旬,董青鯤在輕工業學院的小型啤酒釀造設備上進行工業性生產試驗,驗證實驗室結果。秦東是七月底才在自己的啤酒作坊裡進行了中試,中試的結果一直沒有出來。

    八月,終於悄然來臨,去除啤酒馬尿味的最後一步,工廠的工業性試驗即將開始。

    這是最後一步,必須非常有把握才能把方案移到啤酒廠進行工業性試驗。

    沈南火車站。

    人來人往中,看到這組具有濃郁的巴洛克風格的哥特建築群,梅毓秀和董青鯤都放緩了腳步。

    兩人都在德國留過學,對國外的建築也不陌生,對國外的啤酒釀造技術也很熟悉。

    “青鯤,你這次用的還是德國提供的酵母,小秦用的是白沙啤酒廠的酵母,”梅毓秀走得很是緩慢,“你們的試驗報告我都看了,……看來,我們自己的酵母,跟國外的酵母還是有差距的。”

    董青鯤心裡一亮,勿需工業性試驗,老師已在表明自己的態度了,他這樣說,其實已經就是最終的比賽結果了。

    “老師,我用的雖然是德國提供的酵母,但是白沙啤酒廠的酵母,據我所知,也是前兩年從國外引進來的,”董青鯤笑著辯解道,“我們的酵母,都是建立在外國酵母的基礎之上。”

    既然都用的是外國酵母,他的意思是兩人仍在一條起跑線上。

    梅毓秀知道,秦東用的白沙啤酒廠的酵母,他作了改進,經過選育和純化,酵母的性能和發酵度有了顯著提高。

    這幾個月,董青鯤也顯著提升了學院和發酵所提供的酵母的性能,但是跟德國提供的酵母相比還是無法相提並論,所以最後他堅持採用德國的酵母。

    “老師,啤酒本來就是舶來品,外國人已經專注啤酒的研究至少有上百年時間了,啤酒工業技術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我們不能因為舶來品就不去用它,拿來主義嘛……”董青鯤看看沈南的藍天,九月的天氣雖然很熱,但已是天高雲淡,秋氣涼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