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白衫 作品

第785章 廢酵母與雞內金

    雖然還沒出正月的門,可是嶸啤廠早就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

    今年,力爭全國產能第一,成為全廠上下的目標,要爭第一,當然就離不開三廠的建設。

    三廠的廠址,出乎意料地選擇在楊村,離啤酒花基地不遠的地方。

    工地上一片轟鳴,劉洪兵與秦東看著圖紙,不時熱烈地交談兩句。

    三廠正在建設,並且成立了指揮部,二廠副經理劉洪兵任總指揮,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將來三廠廠長怕是也要由劉洪兵兼任了。

    “今年我們能不能把紅旗插到山頂,就看你的了。”秦東笑道,“三廠建成,嶸啤廠幾千號職工給你慶功!”

    “洪兵,我們年產二十多萬噸啤酒的規模,每年能有多少廢酵母?”秦東突然話題一轉。

    “廠長,你考我。”劉洪兵憨厚地笑道,“啤酒廠哪有你不知道的事兒,嗯,廢酵母其實也是好東西……”

    廢酵母,從來都不是廢品,就拿國內老的啤酒廠來說,早在五十年代,酵母都回收,經烘乾後壓片,就成了藥用酵母片,稱之為“食母生”。

    秦東的想法其實有歷史淵源的,但是國內僅北京啤酒廠和青島啤酒廠有這套裝置。

    六十年代後期,啤酒酵母的綜合利用被抬高到很高的位置,“大搞綜合利用”,從酵母核酸開始,生產出多種核苷酸及核苷酸類衍生物。

    此類藥物有明顯的臨床效果,曾發展到相當規模,北京五星啤酒廠是搞得比較好的單位之一。

    依照秦東的想法,保健品打響之後,順勢上馬此類藥物也是水到渠成。

    歷史上廢酵母曾轟轟烈烈搞過一段時間的綜合利用,大部分啤酒廠都捲了進去,但是到九四年,可以說沒有一家能堅持下來。

    啤酒酵母量小且不集中是主要的原因,啤酒廠多餘酵母的量約為啤酒量的0.1%,也即一個年產五萬噸的啤酒廠,每年約五十噸的酵母,其量作為工業生產來說是很小的。

    全國八百多家啤酒廠,特點是規模小,廠家多,從總體上來說啤酒酵母量似乎不少,但分散在各個廠很難集中,因此以啤酒酵母為原料很難形成工業經濟規模,成本相應增高,競爭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