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琵琶行10





他們忽然覺得有了方向,不是史書刀筆,而是廣漠民間,不曾入仕施為,亦可用詩筆喊出心中意、生民病。




一時之間,幾乎許多詩人都將目光投放到此前有所忽略的民間,並有意識地創作出了大量的反映現實之作,詩之諷喻傳統,在中華大地上歷經千年而不衰,甚至時常有愈演愈烈之勢。




這就導致官方樂府機構每朝採集的民歌越來越多,而不少官紳士子竟是不敢太過為非作歹,因為那樣會被寫到詩裡反覆唾罵,甚至出門還有黃衫客偷偷扔菜葉,他們丟不起這個臉。




如果說白居易的事蹟給了無數文人學士以鼓舞的話,那麼功罪誰評的論斷則是在帝王將相心中掀起微瀾。




自古王公,多懼史筆誅伐,所以有崔杼怒而殺太史的故事,可是,崔杼殺得了一個太史,殺不了後來人,更不用說,百姓心中,還有一本史書!




太極宮。




李世民目露感慨: “白居易是個好官。”他凝視堂下諸位臣子,目光深沉,語氣肅然:




"將水鏡所錄白氏之諷喻詩抄錄百份,廣付群臣,好讓諸位知曉,上有大唐律令,下有萬民評說,德不配位,永遠都將被釘在恥辱柱上!"




一番話說得擲地有聲,隱現




兵戈鏗然之氣,堂下諸人神情一凜,俱是明白了帝王的決心,當下不敢怠慢,叩首領命: “謹遵陛下教誨!”




未央宮。




劉徹端坐上首,不是第一次聽到楚棠的這般論斷了,他心中其實仍有疑惑,為何後世會這般強調人民的作用,但白居易的事蹟是直觀的,他受到的愛戴也是直觀的。




劉徹忽然想起第一課講到的袁老,楚棠說,袁老去世時,無數民眾自發前往弔唁,那是人民在送別他們的英雄。




他先前尚沉浸在後世有這般堪比神農之人的震撼之中,如今回想才有些咂摸出味來,那枚勳章哪裡是“皇家”嘉獎,分明是後世的人民給袁老戴上的冠冕!




他的功勳,俱是人民評說!




劉徹忽然有些恍惚,那“偉人”,是否也是推舉於民?民眾之力,當真這般強大嗎?他沉吟著敲了敲椅背的扶手,忽然開口: “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拱手上前: “臣在。”




"樂府采詩之事,不可馬虎,務必言確實之民情,再有所謂勸百諷一之作,朕拿你是問!"




司馬相如心頭一跳,知道陛下這是認真的了,先前想的一些美聖德之作統統被拋諸腦後,開始認真思考采詩事宜。




"臣遵旨,臣自當盡心竭力,為陛下再興詩教。"




這還差不多。劉徹頷首,又看向堂下: “采詩之後,民情須有人補,便請宰相督察百官,一應整肅措施,務要盡心,報與朕知,否則……"




他眼神一厲,帝王之位撲面而來,以宰相為首的百官莫敢不應: “臣等領命!”




咸陽。




嬴政若有所思,他不懼怕史書刀筆,因為他自信自己的功業無人能及,他亦無需詩人理解,所行但求問心無愧,可是聽到這裡他忽然有些在意了。




黔首黎民如何可以評判帝王?明明此時,他們連天顏都不可逼視。可後世的百姓可以。他似乎有些明悟楚棠對他們的態度為何這樣尋常了。




史書不可懼,可懼者唯有民心。




那麼,人民,會如何評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