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夢遊天姥吟留別2

奉天殿。




朱元璋哈哈大笑: “曹老闆、二鳳陛下、李傲天,後世的人怎的喜歡亂取名字。”




他笑得十分幸災樂禍,馬皇后看著自家皇帝丈夫樂不可支的樣子,忍俊不禁地搖搖頭。陛下想來是忘記了,他自己在後輩那兒的名字,是朱八八。




唐朝。




李世民微驚:雖不知這李傲天是何意,但後世說他是大唐最耀眼詩人,如此殊榮,豈非是大唐文治昌盛的表徵?昏君手下,應該出不來這樣的人吧!李世民的心暫時放下一點點,等著看水鏡裡的傳世名作。




李隆基饒有興趣地對楊貴妃說道: “朕讓他寫一首,他倒是寫了三首,還首首都是千古名作,不枉賀監殷殷舉薦。"




楊貴妃軟語鶯啼: “水鏡說李白是大唐最耀眼的詩人,陛下慧眼,將這樣的人才收入朝堂,後人想必對陛下是個個感激。




李隆基被這一番話說得龍心大悅,他為什麼喜歡楊貴妃,不僅是因為她長得美,通音律善舞蹈,更是因為她如花解語,誰不喜歡這樣的沒人相伴呢?




“朕收朝堂而開盛世,務要效仿太宗皇帝,攬天下英才,李白當世才子,朕豈可錯過?必是要委以重任。”




秦朝。




贏政目露思索:唐朝的詩人,後世這樣重視詩作嗎?他記得,周有詩三百,也曾採秦風歌謠,楚有楚歌騷體,那後世魏晉唐朝個個有詩彰於百代,他的大秦是不是也該培養一批詩人文士?莫要讓後人覺得大秦沒有文章了。




始皇陛下還惦記著那句盛唐,文武昌盛,方為盛世。




且不說這些人的心中思量,盛唐以前的諸人卻是個個仰頭,期待地看著空中的水鏡,想知道那醉酒的詩人,到底寫出了何種千古名作。連李白本人都忍不住期待,未來的自己,到底寫了什麼呢?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隨著水鏡裡將原文放出來,曹植輕聲默唸著詩句,越念眼中光彩越盛: "不說似、如,卻說花想容,見花便想美人面,則美人容貌可知,真是妙絕!"




他也寫過美人,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他擬樂府的羅敷詞,鋪陳華美,可如今看來,那煌煌半篇,原來用七個字




就可以說盡。




曹操讀完也覺不錯,不過他剛剛還打定主意要跟這唐朝的詩人比一比,眼下自然不肯露怯,便道: “七言之句巷裡歌謠罷了,我記得子桓也寫過這樣的詩。”




"父親可是說二哥的《燕歌行》?"




曹操點頭,他雅愛辭章,尤擅詩之古體,也寫時下流行的五言句,四子曹植亦以五言為多,倒是二子曹丕不避俚俗,寫過些七言歌謠,《燕歌行》就是曹丕的七言句。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曹植記憶力極好,當下便將兄長所作詞句唸了出來,接著道:




“這兩首詩雖同為七言句,但那李詩僅四句,韻腳安排與二哥的也不盡相同,想是唐朝的詩文,已經迭代更新了。"




曹操目露讚賞,他的四子文才最是敏捷,一下子便發現不同: “不錯,這詞句倒也清麗,子建,你屆時仿作一首,不,三首,看那李白比起我兒如何。"




曹植:.....




爹你不會是覺得自己寫的比不過所以才讓我寫吧!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劉徹玩味著詩句,彷彿能看到那花露凝香的妃子情態,不覺心生神往,想這李白不愧的水鏡盛讚,寫美人獨具一格。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這漢宮說的是大漢吧!後面的飛燕是漢宮的美人,朕怎麼沒見過?”




咳……底下的大臣不自覺咳嗽一聲,已然知道自家陛下腦子裡在想些什麼。




“想必是後代哪位陛下的妃子,故而如今不得見。”為避免冷場,有人謹慎地開口,說出自己的揣測。




劉徹道: “這飛燕能名傳後世,想必也是個美人。可憐飛燕倚新妝,豈不是說我大漢的美人比不上他唐朝的貴妃?"




眾臣:.....




這比不比得上難道是很重要的事情嗎?!




唐朝。




孟浩然目露贊常頻頻點頭: “先寫貴妃美貌,再述君王盛寵,最後將牡丹、妃子、君王合於一首,獨具匠心,李太白果真高才!"




上官儀對這三首詩真是越看越喜歡,他行走宮廷,也要寫些應制詩作,卻沒見過有誰能將應




制詩寫得如此自然,不見斧鑿痕跡。雖是抑神女、飛燕而揚貴妃,卻毫無諂媚之態,彷彿當真是欣賞一個絕世佳人一般,瀟灑從容,這李供奉不愧是一等一的詩人。




太極宮。




李世民倒沒像其他人一樣對李白的詩大加讚賞,他內心剛壓下的憂慮又泛起來了:若李白果為當世大才,皇帝的做法便是輕視了他;若是俳優之類人物,一個貴妃,一個吹吹捧捧的文人,那皇帝又




豈是聖主明君的樣子?




長安院落。




李白並不知曉自己的詩在各個時空引起的波瀾,只斂著神情暗自思忖。




他是商人之子,無法科考,故而只有舉薦這一條路,他為此拜謁過許多人,也曾在長安潦倒,路上顛沛,如今幸得賀監舉薦、天子垂青,能有入仕之機,大道就在眼前。可如水鏡展示,陛下似乎只讓他作詩,那他的報國之志……




【《清平調》三首嚴格來說應該是應制詩,皇帝專門讓他給自己的寵妃楊貴妃吹彩虹屁的。可李白是誰?大唐頂流,盛唐詩壇第一人,粉絲從唐朝排到2023年,他寫的應制詩能是應制詩嗎?那是仙品!這幾首詩能歷千年而不衰,當然也能征服當時的天子。】




眾人雖聽不懂大唐頂流、粉絲之類的,但並不妨礙他們理解這是在誇李白。他們又驚又疑,《清平調》三首美則美矣,但也沒法和前面的《歸園田居》、《短歌行》比啊!更別說還有那楚國的屈子,這李白憑什麼能得到後人這麼高的評價?




但這驚疑的人不包括杜甫,聽到自己的偶像在後世這麼有名,杜甫他早已經喜不自勝。




沒錯,李白就是大唐詩壇第一人!




可這樣的才士自己竟然還無緣得見,真是太令人遺憾了。杜甫小小地心酸了一下,在心裡盤算著自己與偶像的距離,開始思考是不是儘早結束齊趙之遊,赴長安拜訪一番。




【公元742年,大明宮的大門終於為李白散開,大唐最尊貴的天子唐玄宗辭輦步迎,接見於他。當年唐太宗見吐蕃使者,尚且還是坐在輦車上,唐玄宗竟然下輦,站起來迎接李白,這是多麼大的禮遇啊!】




被掌來對比的李世民總算是露了個笑臉: “禮賢下士,該是如此。”這皇帝還不算昏聵。




李隆基面露自得: “李太白名滿天下,朕辭輦下迎禮遇於他,便是給天下才士做榜樣,這又有什麼值




得說的呢?"




話雖如此,但嘴角卻是忍不住上揚。




高力士見狀迎合道: “陛下禮賢下士,那曹操欲效仿周公,可見得陛下對李供奉的禮遇?陛下此舉想必也將傳頌萬代,為歷代明君禮賢的典範!"




“說得好,朕不僅是要給天下才士看,還要給後世的君王看!”“陛下英明神武,自是得後世仰望。”




長安城中,李白的庭院裡已然多了一個人,赫然便是那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賀知章。他此前一直向皇上舉薦李白,皇上聞之也有意動,賀知章浸潤官場,知道此事八九不離十,便放心了大半。




他性情放達,頗好杯中之物,今日聽說市坊有好酒,正欲趁閒出來尋覓一番,便看到了水鏡裡的種種,尤其那《清平調》三首真是令人讀之齒頰生香,當下也顧不得尋酒了,直接便來到了李白的居




所,此時聽得水鏡敘述李白入宮後的種種榮寵,當即笑道:




“你這個謫仙人,可是讓天子卻輦咯。”




李白擺擺手: “陛下深恩,白必當以國策報之。




當年管仲為齊王謀,魯仲連義不帝秦,謝安高臥東山而談笑靜胡沙,他李白入仕,便是要做這樣的人物,安天下而後歸五湖。當今聖上如此禮遇,他更當竭盡全力,一展所學,建功業而安社稷!




【剛入宮的李白志得意滿,他相信自己在能在這位英明的聖主手下一展治國安邦策。但是吧,有句話怎麼說來著,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李白滿以為自己可以效仿自己的偶像謝安大展拳腳,卻不想最後的結局不過是娛樂帝王后被賜金放還。】




???




前一秒還滿心壯志的李白嘴角一僵,不自覺愣在當場: “賜……賜金放還?”他下意識往屋內看了一眼,那案上還放置唐皇天子賜予他的詔諭。




“咳……”賀知章輕咳一聲, "想必是有小人作祟,陛下一時被矇蔽也未可知。"李白聞言回過神來,搖搖頭道:“無妨,楚姑娘不會無的放矢,且聽聽看。”




他本便是瀟灑的性子,雖然一時怔愣卻不至於難以釋懷,只是盯著水鏡的眼光添了幾份凝重。




不過其他人就沒他這麼淡定了,剛剛還在為自己偶像欣喜的杜甫一臉錯愕,連李太白這樣的大才子都難以在長安立足嗎?




r />曹操微愕之後覺得有趣: “看來不是李太白是司馬相如之類人物,而是唐玄宗把他當作司馬相如啊!"




司馬相如品味著那句“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非常感同身受的在心裡點頭,倒是和李白生出了同病相憐的感覺,他現下不正是一個娛樂帝王的文學侍從麼?




等等,自己最後不會也會被賜金放還吧?!




如果劉徹知道他內心的想法一定會忍不住翻個白眼,賜金放還,朕是錢多了燒得慌嗎?攢著打匈奴不好嗎?




【天寶三年,也就是公元744年,李白離開了長安,開始幹起了老本行——旅遊博主。順帶一提,在李白旅遊到洛陽的時候,他碰上了自己的小迷弟杜甫。至此,中國文壇最耀眼的雙子星終於見面了。】




水鏡之下的眾人又是一驚: “杜甫又是什麼才子,能和李白並稱?”




“等等………”有人提出自己的意見, “問題不該是,水鏡上說的李白杜甫有什麼能耐,可以蓋過三曹七子和屈大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