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鵝踏雪泥 作品

167.  至三年後 房屋建成

    流光易逝, 急景流年。

    梅花綻放後凋零,冰得刺骨的積雪也在氣溫回暖之際漸漸融化。

    但萬物反覆,枯敗的枝丫重新抽出綠芽, 零落成泥的桃花杏花各種花在春風中飄蕩。

    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

    冬日始終不是終點,每年的春日也並非是唯一的。

    年年有, 一轉眼來到1966年。

    這是個特殊的年份, 不亞於1959。

    此時的楚沁還不知道, 但她卻能感受到風雨欲來的氣氛。

    這幾年她過得特別舒坦。

    63年時村裡建起一座磚窯,磚窯是九月份建好的,九月底時燒出第一批的磚。

    不過頭批磚的質量不好,摔在地上容易摔碎,不適合用來蓋房子。

    村裡負責燒磚的谷大爺又是調整溼度又是調整溫度, 又燒兩批磚後才燒出質量合適的磚塊來。

    當然, 前三批的磚也沒浪費, 你家拿些我家那些, 全部被村民們瓜分完了。

    楚沁搶到五十來塊,蓋房子不行,拿去蓋雞窩倒是很好使。

    燒出第一批質量達標的磚時已是入冬的季節, 天氣漸漸變冷, 在初雪到來之際又燒出一批, 隨後立刻停工, 直到64年春種過後才再次復工。

    都說好事多磨, 磚窯也是如此。

    進入64年年中, 前兩批磚又建成磚窯,前後兩磚窯同時發力,出品量呈井噴式發展。

    乖乖, 不但在65年年中時存後夠村裡人蓋的磚,更是在這之後賣給了隔壁幾個生產隊好些磚。

    其中靜水莊買了最多,因為他們生產隊同樣有錢,每年從機械廠得到的收益雖略遜於高樹村,但還是蓋得起房子的。

    楚沁原先就覺得自己不能當出頭鳥,必須“隱於市”。她不能成為第一個蓋磚瓦房的人,她可以是第三個第四個。

    如果還可以的話,她甚至希望全村人都能蓋起磚瓦房。

    楚沁卻忽略了,農民們對於蓋新房的追求有多麼猛烈,在高樹村準備蓋房時,隔壁幾個和機械廠合作的村子也在著手蓋房。

    高樹村第一座磚瓦房在1964年年底落成,而村裡第一個蓋成磚瓦房的人家是村支書家。

    這其實很正常,因為村支書家人口眾多,且幾乎都是壯勞力,如果以家庭為單位的話,他家每年年底拿到的分紅是最多的。

    在64年春季時村支書家便已著手蓋房。還是那句話,因為家裡人多,親戚也多,人多力量大,房子蓋得飛快。

    楚沁當時也去幫忙了,順帶給自己攢點經驗。

    村支書家磚瓦房蓋得不算大,也才五間房屋,而且面積頗小。

    他家廚房甚至沒推了重蓋,五間房除一間堂屋外別的都是臥室。

    楚沁搖搖頭,覺得村支書的家忒雜了。

    幫瓦房和黃泥房混搭,院前院後的木頭房也沒拆,看著有些彆扭。

    不過村支書的家人都很高興,而一波一波去參觀的村裡人眼裡也源源不斷透露著羨慕。

    第二家建成磚瓦房的人家是徐家,也就是徐老屠家。

    他家家庭成員組成的結構和村支書家是很像的,同樣算人口大戶人家。

    不過也不單單如此,他家最關鍵是女人特能幹活。

    徐家女人賺的工分能追得上壯年男人,楚沁還沒崛起時她們才是高樹村女村民的翹楚。

    或許有村支書家比對著,徐家的房子明顯蓋得好看許多,不再是混搭了。

    他家地勢相對來說較高,同樣用圍牆把自家前後院都給圍起來,或許正因如此,他們蓋時會稍稍大膽些,除廁所外,全部都是磚瓦結構的房屋。

    楚沁依舊去徐家幫了忙。

    在村支書家時她是木工,到徐家了她就是水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