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別樓 作品

第788章 於歷史不一樣的安陵事件!(二合一)

    熊啟一死,秦國的相邦大位暫時沒了人選。

    真要論起來,這一次的王道寬法事件,起始於廷尉府。

    按道理,李斯是難辭其咎的。

    可是,李斯身處斡旋之中,只有嬴政等數人知道,李斯是在蘇劫的受命下提前給儒門下了坑。

    從明面上來說,李斯功勞是有,但是不能說在明處。

    不獎不罰,也算是最好的結果,當然,李斯並沒有半點的沮喪,反而,作為臣子,在最為合適的時候,暗中的立下功勞又不求賞賜,在嬴政心裡,無疑再次給了李斯一個大大的贊字。

    宗室決議!

    相邦大位由國公暫領。

    隨即,蘇劫以國公爵位被任命為秦國的右丞相!

    朝野上下,也終於將這一次的儒門大案定下了綱調,詔書傳遍天下之後,可以想象的到,天下士子必然能再次深刻的認識到當代的秦王對法制的態度。

    事情隨著數日的傳播。

    首先,便傳到了關中百姓的口中。

    讓人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坑儒焚書,居然沒有一個百姓說半個不好。

    這一點,讓秦國朝野大驚不已。

    嬴政本做好了,被痛罵的覺悟,但現在一看,這個擔心還是多餘了。

    此事,蘇劫命人四處探清民情。

    朝堂之上,蘇劫上前一步,道:“大王,民間之情,臣已然知曉,特來稟報。”

    嬴政點頭,說道:“丞相請說。”

    百官也都紛紛看來,他們也都極為意外,若說商君的焚書令,幾代君王不敢做,唯獨大王做了,按道理,應該是被痛罵才是。

    蘇劫接著說道:“民間所言,據實而論,大王以及我大秦在儒家大案中並沒有錯,儒家作為一個被我大秦和大王如此器重的學派,意欲統領天下文章和文明,不思為國效力,卻做出那麼多烏七八糟的事情,此乃不忠,然而,在我等看來,儒家士人確實在階層中頗有聲望,可是,卻恰恰在民眾中最是沒有聲望,別的不說,就說,儒家向來所言,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不愛勞動這一則,便被百姓多視為痞子懶漢,再加上那些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類的話,俯視百姓,不將百姓歸於一類,豈有民望?”

    蘇劫說道這裡。

    群臣紛紛點頭稱是。

    儒家雖然口裡說,民為貴,君為輕,但是,真要說其來,儒家的道義在言論上從來沒有看中過百姓,這個道義同樣也不單單針對百姓,於之有仇者從來不被儒家放過。

    比如,孔子和少正卯當年一起開學堂,可是,孔子門下的學生經常都偷偷跑去少正卯的學堂。

    這件事惹怒了孔子。

    孔子記恨之下,當了官,第一件事就殺了少正卯。

    這樣的作派,無疑是讓人不齒,尤其是百姓不齒。

    蘇劫說道:“此次,儒家所鼓譟的,恰恰又是民眾最苦不堪言的分封制,因為我大秦的法制,奴隸得以成平民,平民得以有田可耕,有衣可穿,有食可吃,若是回到分封制,不等於將百姓的立足之本給重新剝奪了嗎?所以,百姓誰也沒說儒家好,此番,聽到大王頒佈天下的詔令,十有八九都是喊殺得好,儒家該殺!”

    嬴政點了點頭。

    沒有說話。

    大堂上,沒有任何一個臣子驀然開口。

    然而,李斯和蘇劫才知道,嬴政,真的殺了儒生嗎,並沒有,真正的儒生,都被髮配了,而坑殺的四百六十七人,全部都是術士。

    可是,在天下人看來,嬴政是坑殺的儒生。

    嬴政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自然是,千古一帝,帝王仁心。

    ……

    安陵城。

    安陵君在城樓上,眺望著西面的秦軍大營,李信大軍駐紮在那裡已然有半個多月,期間,每日都會派人前來說借地之事。

    然而,他的主國被秦國滅了,當初,本就抱著必死之心,召集了城中的兩萬士卒準備前往魏國於魏國捨身負義,可誰也想不到的是,秦國居然直接開始給魏國重建領地,絲毫沒有在進犯他們的意圖。

    安陵君對著身邊的項梁說道:“本君是不是對秦國有什麼誤解?”

    若說當初,秦國不打安陵,也可以說是忙於修建土地,無暇顧及他們,可是,這兩年過去了,今日秦國可以說已然大軍壓境,可是,秋毫不犯不說,還和和氣氣的命人來和自己的這個城主來談借地,就說現在秦國二十萬大軍已然就在城外幾十裡,城中的百姓都本以為殺身滅國之禍即將到來。

    可是這大軍秋毫不犯?

    城中更是傳出了秦國乃是仁義之軍的流言。

    一時讓安陵君升起了疑惑。

    如果是這樣的話,即便要和秦軍死磕,那民心都不在了,怎麼號召?

    項梁說道:“安陵君此問到是有些明知故問之嫌啊。”

    安陵君看去,莫不說話。

    項梁說道:“秦國滅魏之後,這中原動盪多生,天下大國小國更是惶惶如喪家之犬,秦國莫非就不擔心那些被滅了的老世族蠱惑人心而舉兵作亂的借鑑?四國連滅,秦國此舉便是在效仿周公平定管蔡之亂,保留些許德政之名的小封國,以為舊王族貴胄之出路,從而化解老世族的亡國仇恨,對復辟作亂乃是釜底抽薪。”

    安陵君聽完,若有所思。

    隨即,便率眾回到了府邸。

    項梁離開之後,安陵君叫來了他的心腹唐且,於是問道:“這件事,先生如何看啊。”

    項梁沒有直說,但是話裡的意思,終究還是那句,到底是借還是不借。

    唐且捋了捋鬍鬚,說道:“君上所憂,終歸是不願捲入秦楚之爭而已,不管秦國此等做法是否釜底抽薪,對我安陵這樣的小國而言,並不重要,倘若置身於中,不管秦楚哪方相贏,對安陵都不是好事,倘若我等不相助於秦,楚勝,則必惡於秦,秦勝安陵百倍千倍,攻楚尚需用力,攻安陵根本是翻手之間,可若是秦勝,可畢竟安陵對於秦國來說,是滅楚的樞紐,在秦看來,不相助於秦,便等於助了楚,到時,無論如何,皆難以置身於世外啊。”

    安陵君聽完,說道:“知我心者,先生也,本君祖上受封於魏襄王,不曾逾越半步於中原寸土之毫釐,也不願這五十里封地,捲入天下斡旋之中,項梁乃是本君之故交,此番來的目的,雖然其說,但本君安能不知,可終究,事勢無償,本君豈可因為私義而誤臣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