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別樓 作品

第七百一十五章 秦國,燕國!謀而後動!(二合一)

    ()        嬴政內心讚賞,看著章邯等一干踴躍言說的少壯派將軍,笑道:“諸位長策不拘泥,寡人由衷為諸位感到高興!”

    嬴政停頓了少許,接著問道:“那此次若是寡人征伐燕國,即是太傅所問,我大秦是擊潰敵軍,還是不必全殲敵軍?諸位但說無妨,王綰,你也可以說說。”

    將軍們這一邊,思想覺悟還讓嬴政放心的。

    如果按照以往,齊國並立,強弱環視,但如今的局面和以往卻是大大的不同了。

    天下就剩下四個國家。

    秦國也不想在看到出現一個像趙國那樣有著無比凝聚力的敵國。

    王綰略微思考,於是說道:“大王,秦國為耕戰之國,以斬首記功為根基,已延續一百餘年,此等律法之基礎,固然在於激勵士卒戰心,同時,也在強烈的強調秦國的戰法,本就是一種完全徹底的斬首殲滅之戰,長平大戰,白起大軍一舉摧毀趙軍五十餘萬,俘虜二十餘萬而坑殺之,其根本,深藏在這種全殲敵軍的酷烈戰法之中,臣以為,今日的秦軍,確實不能再如此了,真要說理由,也只有一個。”

    嬴政道:“何等理由?”

    王綰繼續說道:“所有作戰國的軍兵人口,都將是秦國的臣民,都將是未來一統大國的可貴人力,恣意殺戮,只能適得其反,不僅給未來一統大國留下無窮後患,即便統一之後,這等禍患能給大一統的秦國帶來什麼樣的傷害,更是我等今日無法預料的,但是,若是思慮前後之顧慮,對現在來說,素以斬首殲滅戰為根基的秦軍,若要變革,其難度是異常之巨大,此方權衡,非一日可定奪,上將軍有此二問,其深意必然是在警醒朝堂,欲未雨綢繆了。”

    王綰的話。

    無疑也同時獲得了大部分人的認同。

    王翦忽然神色一亮,頓時上前一步,說道:“大王,臣知道該怎麼做,臣知道上將軍的用意了,若是此事能成,我大秦必能再次開疆拓土,不費一兵一卒。”

    嬴政立刻神色一亮,滿朝譁然,道:“將軍快快說來。”

    王翦說道:“春秋戰國以來,列國戰事頻頻,八成在戰事之前,多會考慮此戰各種因素,用以決定是否開戰,若對己方不利,則應多方尋求避戰,然則,一統天下之戰,和滅國卻大有不同,無論敵國是否好打,無論能夠抵抗,這戰都必須打,對秦國來亦然,若不能摧毀敵國之抵抗力,否則,敵國必然不會自己降服,惟其如此,不經大戰滅國,亙古未有,春秋戰國八百年來就諸侯一百餘國,其不戰而滅國的,更不可能有了。”

    章邯趙佗等人,也紛紛點頭。

    確實如此。

    哪怕就是昔年彈丸大小的陳國,面對如此巨大的楚國,都是打,打不過逃,找了新國都再打。

    可是若是換一個方式,楚國未必是因為要滅你來打陳國,陳國會誓死抵擋嗎?

    這就是在戰事以前的權衡。

    王翦接著說道;“兵法所運,‘不戰而屈人之兵,上之上也’,然而,此戰法只適用於在戰國之間相互對抗的局部戰中,才有可能實現,譬如以強兵壓境,迫使對方不敢大戰而割地求和等等。可是,若是放在滅國之戰中,事實上是不可行的,也就是說,要一個國家滅亡而又企圖放棄最後的抵抗,至少,亙古至今尚無成例,夏商周三代以來,沒有不戰而能一統天下者,那麼,如今大王欲對燕國用兵,到底是滅國之戰,還是討伐不義之戰,若是前者,無路可選,若是後者,便可迫使燕國割地討降,大王以為呢。”

    秦國的朝堂上頓時安靜一片。

    鴉雀無聲。

    方到此時,眾人才意識到蘇劫謀略之長遠。

    忽然,嬴政將手裡的書簡再次打開,連連拍手,連道三聲好。

    讓群臣莫名其妙。

    忽然,熊啟說道:“王將軍,如你所言,秦國確實可以以討伐不義的名義,逼迫燕國割地,上將軍想必必然是為了謀奪燕國的易水要塞和督亢糧倉,可是燕國是否會答應先不說,我秦國攻打燕國,此次的名義是討伐其背後不義之行為,哪怕就是燕國答應了,秦國不費一兵一卒得到這兩處重地,可是,難道日後我秦國不準備滅了燕國嗎?若是那時,秦國還有什麼名義來昭告天下攻打燕國呢?以兩地而失燕之一國,孰輕孰重?”

    王翦頓時皺眉。

    現在秦國,已經恆強於天下,不可能不顧名聲,隨意的去攻打別的國家。

    春秋戰國以來,夏商周屹然,即便詭計來去橫飛,但突然出兵去打你,蘇劫也是不敢這麼做的。

    當年三晉和秦國雖然老有徵戰,那是因為四國恩怨太多,隨便撤一條都能出師有名,但是,燕國不同。

    燕國除了和齊國相互經常打架以外,和秦國沒什麼世仇。

    可以說,孝公在的時候,燕國還在東海釣魚!

    嬴政接口說道:“誰說秦國沒有理由?我秦國得了督亢易水,你們以為就結束了?還有一場大戲等著燕國送上門了,太傅思量,當真匪夷所思啊!原來,太傅要的是薊城。”

    “什麼???”

    一百餘臣子瞪大了眼睛看著嬴政。

    還有?

    怎麼可能?

    王翦亦覺得都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