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荒 作品

第314章 冶鐵技術

    皇帝者,萬民之主!

    只有萬民存在,才會有萬萬人之上的皇帝,作為皇帝,只有造福萬民,才能得到萬民的擁戴。

    而糖類的出現,除了是嬴政想要撐起大秦皇家商會之外,最重要的目的便是造福萬民,土豆紅薯太過於遙遠,他只能一步一步入手。

    他要改變大秦帝國國人百姓的飲食習慣,嬴政清楚在這個時候,對於肉的做法,太過於讓人意想不到,與後世截然不同。

    這個時代對於肉食的做法,太過於原始,其中一種,便是基本上沒什麼變化的是“炙”,從這個字的構成就能明白,是把肉放在火上烤。

    “煎”雖然有,但名同實異,是把肉醬澆到飯上,再加上膏(動物油)加熱;“煮”也不同於後世的燉肉,而是不放任何調料,把大塊的肉甚至整隻豬羊用白水煮。

    用的器皿就是出現頻率很高的鼎和鑊。鼎一般是圓形的,下面有三隻腳,可以在鼎下點火加熱;鑊沒有腳,不過有兩隻提手一樣的耳朵可以吊起來懸空燒。

    其他幾種做法,它們全是用生肉做的。經常和“炙”並稱的是“膾”,即把生肉切成片蘸著調料吃,魚膾正是日本生魚片的前身。

    所以膾炙人口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切細的烤肉人人都愛吃。

    還有幾種做法,都是把生肉剔去血管筋絡,切碎或搗爛,再加入各種調料醃製或拌著吃:“漬”是把肉放到酒裡醃製浸泡;“熬”是把肉做成肉鬆;

    “醢”(hai)是做成肉醬;“脯”是把生肉切成條,醃好後風乾,也叫“脩”。

    ……

    這樣的情況,必須要改變,好歹也是在後世號稱是吃貨帝國,當然了,之所以讓嬴政在意,也是因為生肉不衛生。

    而且大秦帝國的飯菜,大多數都沒有太多的味道,甚至於,這個時代,只有皇室才會將糧食磨面。

    其餘的都是將糧食去殼兒之後,蒸著吃,嬴政曾經仔細的整理過李康的記憶,所以,對於這些事情都深惡痛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