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 作品

第238章 哀家都是為了讀書人好啊


  “賢寧太后足以推心置腹,將哀家與皇上的肝膽之心皆剖於蔡先生之前,那哀家便再說說具體的事情吧。”程涼無比絲滑的接過了話頭,“首先是翰林院之事,朱庸等人金玉在外、敗絮其中,既對不住聖賢之學,亦有愧於先帝們的榮養,萬民更是受其害而未受其利,哀家誅他們無愧於天地良心,更不怕別人評說。

  但是翰林院本身卻不會廢弛,哀家跟賢寧太后商議過,此處就該是我大秦讀書人所追求的最高處。將來入的翰林院的翰林,要有三點——有德、有才、有功。

  何為有德,利民為有德;何有有才,利民為有才;何為有功,利民為有功。”

  蔡麟又被一種新的暴擊擊中了,他從來沒覺得自己這麼無知過,不得不開口詢問:“聽太后所言,皆為利民,其中又有什麼差別呢?”

  “利民之才在於其心,利民之才在於其能,利民之功在於其結果——剛才賢寧太后跟你說的知行合一四字,便在這三利之中。”

  蔡麟凝神思索了好一會兒,慢慢點了點頭:“似乎有些明白。現在是想做高官必先入翰林,將來便是想入翰林必先做好官。”

  “沒錯。”程涼很滿意蔡麟的領悟能力,“但也不僅僅是做好官就夠的,比如一個縣令僅僅是將自己的一個縣治理得百姓豐足,這不過是盡職;但他要是在自己縣中試出了什麼足以推廣全國,使百姓得益的方法,並真正使百姓得到益處,便可以縣令之身榮登翰林之位。將來授文正也好,文忠也罷,皆是可能。”

  蔡麟細細一品,竟是汗如雨下,再次拱手:“學生受教。”

  “再說科舉之事,科舉乃國之大本,自是不可動搖。哀家為什麼要改變判卷的方式,你可有細細想過?”

  “願聽太后指教。”

  “天下讀書人成千上萬,能成大儒的最終有幾人?”

  “萬里挑一。”

  “正因為如此,科舉之門只能向少數人敞開。三年一科,選三百人,三十年才能選三千人,大秦只是州便有三百六十個,還不算軍府、京中和邊軍文官。三十年每個州才能分到七八個人甚至更少,他們想要貪汙也好,想要擅權也罷,皇上能耐他們何?

  若判卷的時間能減少一半,且不需要太多的大儒介入就可保證科舉公正的話,那麼科舉人數就可以增加,甚至可以推及舉人、童生的考試。這不是在削弱讀書人的地位,而是在增加讀書人的機會,蔡先生不會想不明白吧。”

  “學生糊塗!”

  “至於你說的循吏做官,理由也是相同——人才太少。不過循吏想要成為官,卻也不像你想象的那麼簡單。



  首先,得要朝廷有位置的空缺;其次,他們得滿足一定的要求,比如縣令出缺,自然要從州縣之吏中尋補,戶部官員出缺,就要從戶曹之吏中尋補,而且這任職的年限也是有要求的,新人肯定沒有機會;最後他們也並非是哀家想任命就任命,還要經過廷考,確定能勝任職位,才可以去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