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未知寒 作品

第一百七十章 寧國之興 (下)

    那是個長相平平,絕對說不上半點風采的讀書人,他腰間也和當時的士子不同,並不佩劍,只穿一身青色布袍,一頭長髮隨意挽了一個髮髻。

    他坐在牛車上,遙遙便看見了迎出城的那些百官。

    但目光最後還是落到了寧國皇帝身上,顧泯就站在寧國皇帝身側,因此那個讀書人就好像是看著顧泯一眼。

    四目對視,似乎是跨越了千萬年。

    顧泯第一次看到對方的容貌,那個讀書人活在幾千年前,早已經死去了不知道多久,雖然後世有畫像流傳,但卻並無神韻。

    如今一看真人,顧泯方才明白了,到底什麼才是國士之姿。

    那個讀書人雖然相貌平平,但眼裡很清澈,似乎對這個世間有著無限的希望。

    顧泯默默想著他的名字。

    常央。

    他的故事在史書上是這麼記載的:

    當時世間讀書人以三公為首,三公便是讀書人們的領袖,常央求學於學宮,正好是拜在太宰的門下。

    這樣一位太宰高徒,本該是諸國都爭搶的讀書人,卻沒想到臨近離開學宮的時候,常央和三公之一的太宰,也就是自己的老師有過一場辯論。

    辯論的主題便是各國如今當推行何種學說。

    太宰認為,諸國林立,想要壯大,應當依著儒家的學說,以禮樂治世,以求民心歸附,上下一心。

    而常央卻認為不可,而是提出應當以法治世,國家要達成高度統一,便應該有功必賞,有過必懲。

    嚴刑峻法,使之國民依法行事。

    這兩者學說本就是對立,這兩位在學宮辯論了整整半年,雖然太宰未能說服自己的這個弟子,但讀書人們紛紛都站在了太宰一方。

    這讓常央未輸已敗。

    諸國因此不要招攬常央。

    只有寧國皇帝,所思在三,最後寫信到學宮,言辭懇切,想要常央來寧國施展才華。

    如此之後才有了寧國百官在城門外迎接的事情。

    常央來了,為寧國帶來的曙光。

    後世論其寧國的興盛之史,無一不是從常央來到寧國開始的。

    常央做了寧國的百官之首,在寧國那位皇帝的支持下,開始變革,整頓軍伍,嚴苛法律。

    數年之後,寧國在河西要回了自己曾經的土地。

    寧國軍力日盛。

    而一切,都要歸結在常央身上。

    顧泯想著,大寧王朝一統世間之後,推選大寧歷史上對大寧有著功勳的功臣,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常央。

    常央治國五十年,讓寧國煥然一新,只是常央只是讀書人,一個學識過人的普通人,卻沒有修行,於是在五十年後,這位寧國史上第一功臣,就溘然長逝。

    但常央之法已經深入人心,而後一直到大寧王朝建立之前,寧國法度不變,國力蒸蒸日上。

    顧泯看著玉石上上的圖案,想著這些戰爭會毀掉一些人,但也會成就一些人,這是一定的。

    他抬腳向前走去。

    故事開始了一個新的篇章。

    寧國的國力蒸蒸日上,其餘國家開始擔憂,於是在數年之後,有數國聯手攻寧國的事情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