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世木魚1 作品

第1461章 鴻 辛二州

    隨著平羌之戰的落幕,羌人疆域的雨季也來到了尾聲,水位不再上漲的同時,開始漸漸地退去。

    不過相較於以往,水位降得很慢。

    哈拜所屬的不死族勢力在佔用了多座地下湖泊的同時,對地下暗河的走勢也做出了許多的調整,等所有佈置皆盡完成以後,便能穩定住羌人疆域的地表水位,使氣候的影響降至最低,水位不會再因雨季的關係而瘋狂上漲,也不會在冬季陷入乾旱。

    這樣的改變,雖使羌人疆域裡的平原地形消失,陸地面積縮水了四成還多,卻也讓羌人疆域再不需要為水源的問題而煩惱。

    更重要的是,羌人疆域的實際面積並沒有因此而改變,包含羌人城牆以東的領土,一共二百零七個縣的面積,而在將其扣掉以後,羌人腹地還剩一百九十三個縣的面積。

    沒看錯!以《帝望》的標準來說,羌人疆域的面積並沒有因沐雲的操作而減少,豐沛的水源改變了領地的屬性,尤其是沙漠和山地的部份。

    當然,這也使羌人疆域的縣之分佈有了極大的改變,從一開始較集中於東北一帶變成平均分佈,縣與縣的面積大小也從落差極大變成趨於一致。

    言歸正傳,在平羌之戰徹底落幕,沐雲便透過自身的權限對羌人疆域的領地隸屬進行調整。

    羌人城牆最末端,鄰近長城與絲綢之路的縣,以及塞外長城以西(包含前線城牆在內),羌人城牆所涵蓋的十四個縣,共計十五個縣,被沐雲從羌人疆域切割出來作為緩衝區,不屬於羌人疆域的範疇,也不歸穆州統屬。

    剩下來的一百九十二個縣,被沐雲拆分成兩個大州,一個州九十六個縣,組成一個州府八個郡國,州府獨領十五個縣,八個郡國各擁九個縣。

    東北方緊鄰絲綢之路,與西域諸國、匈奴和大漢帝國相接的州,被沐雲命名為【鴻州】。

    鴻者,大雁也,故有大、盛之意,通:洪、宏、弘,又因其週期來往之習性,所以也被借指書信,如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自別顏範,鴻稀鱗絕,悲愴不勝】。

    在沐雲的謀劃下成了水鄉澤國,又背靠絲綢之路的大州,以【鴻】為名,並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