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是福 作品

231 機動性的重要意義

    漢軍的前鋒是傳統的火槍大方陣,然而,這種大方陣並不是外行想象中的一個整體方陣,而是分成兩個大橫列作戰。

    真正和敵人交戰的,只是第一道大橫列的火槍方陣而已。

    後面的大橫列並沒有參戰,並且兩道橫列之間空著近百步距離,這個距離剛好在火繩槍的有效射程範圍內。

    之所以這麼佈置,主要是為了讓兩道橫列可以在交戰時互相替換作戰。

    火藥時代的戰鬥仍然離不開近戰肉搏,而如今肖雲陽所在的時代裡,士兵連‘去甲’都不敢做。

    畢竟敵人裡面不少還裝備著弓弩等‘落後武器’。

    而肉搏的時候,身上的甲冑可以很好的防禦刀劍乃至長槍的攻擊。

    當然,面對長槍穿刺,甲冑的效果會打上一個折扣,但有終歸比沒有要強。

    雖說真正讓甲冑退出歷史舞臺的是火槍,但要等火槍發展到燧發槍時代才可以。

    這是因為燧發槍比火繩槍的優勢實在是太大了。

    不單單是射速提升了至少三倍有餘,燧發槍由於不用火繩點燃射擊,所以就不用擔心士兵身上有明火會引燃身邊士兵身上的彈藥筒。

    這就可以讓士兵們肆無忌憚的肩並肩上場作戰!

    這讓火力密度一下子提升了數倍不說,還實現了冷兵器作戰中最重要的密集陣形!

    如此一來,配上刺刀的燧發槍兵,射擊的時候火力密集,不射擊的時候儼然就是一個密集的長槍方陣。

    可攻可守,進退自如。

    因此,燧發槍才引發了軍事戰爭的時代變革,讓燧發槍成為了萬金油一般的全能兵種。

    有了燧發槍這種全能武器,甲冑的意義變得不大,大家自然就可以脫掉甲冑開始加強步兵的機動性。

    冷兵器時代騎兵對步兵的優勢為什麼那麼大?

    不單單是因為四條腿的比兩條腿的跑得快,騎兵的行軍速度也遠超步兵。

    行軍和打仗衝鋒的速度是兩碼事,戰馬不是汽車,只要有油燒就可以一直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