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 作品

第二七零章 偉大的航路


  一天後,封舟抵達太倉劉家港。自元朝起,這裡便是漕糧海運的起點。

  從海上運輸糧秣,其實最早在秦漢隋唐時便已有之。到了宋朝,尤其高度依賴海外貿易的南宋,航海技術進步飛快,為海運在元朝的大發展,創造了充分的客觀條件。

  主觀上,因為北方大部分地區都被蒙古人變為牧場。北方,尤其是元大都的糧食供應,嚴重依賴江南地區。

  而以元朝低下的治理能力,和尖銳的民族矛盾,根本沒有能力維持大運河暢通,也沒有能力維護漕運的安全。

  所以成本更低、也更安全的漕糧海運,就成了元朝的唯一選擇。

  當然,這裡的安全,不是指航行安全,這個海運肯定比不了漕運。

  這裡的安全,是指船隊在海上,不會被農民起義軍搶劫焚燬……

  在不斷摸索中,元朝的海運航道經過了三次改進。

  起先,船隊是沿著海岸線,傍海岸航行,這樣不容易迷航。但容易遇沙擱淺,而且航程艱難曲折,航期長達兩月餘。

  後來,長興人李福開闢新航道,部分航道取遠洋航行,路線較為徑直,航期縮減為半月至月餘。

  最終,海運千戶殷明略又開新航路,自劉家港開洋至崇明三沙,東行入黑水洋至山東半島最東端的成山頭,然後西北航行入直沽。

  此路線主要取遠洋航行,順風十日即可駛達。隨後的歲月裡,直至本朝漕糧北運,都採用這條航線。

  ~~

  本朝雖然定都南京,但北方前線的大軍,依然嚴重依賴江南的糧草供應。所以劉家港依然一片繁忙。

  漕糧分春夏二運,春運一般是正月集糧,二三月起航。封舟抵達劉家港時,今年第一波海運船隊也正要出發。

  於是兩邊編為一隊,浩浩蕩蕩駛出長江口,駛向浩瀚的海洋。

  ~~

  朱楨留神查看,只見一路航途上樹立著航標,港口和崇明三沙淤積處都有導航的小船。

  船老大既有通俗的航海口訣,對水文和氣象瞭如指掌。又熟練掌握牽星過洋之術,在海上航行如在陸地。

  水手們也十分熟練,配合默契,信心十足的應付任何狀況。

  ‘誰說我們是陸地民族的?我們明明已經征服了海洋!’他在心中狂吼道:‘那個毀掉這一切的罪人,應該拉出去槍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