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水還是鴆酒


                 “治世之能臣?”

  “百室(李善長的字)真是這麼說的?”

  “稟上位,後面還有半句,亂世之如何,但韓國公語焉不詳,似是也想不出常少詹事於亂世的作為,遂無法置評。”

  鳳陽府的行宮內。

  星夜趕赴鳳陽的毛驤終於在次日清晨抵達鳳陽,於老朱面前垂首奏報。

  說來這事還得追溯到老朱離京避暑前。

  從他給李善長埋下的心理暗示起,老朱就知道,以李善長貪權善妒的性子,只要他提過,縱使不針對,李善長就會調配人力進行調查。

  雖然這些調查老朱都看在眼裡,並且他自身收集的情報,渠道也比老李更全面詳實,但他仍想聽聽,李善長這個聰明人在他有意相助的瞭解了常升之後,究竟會對他做出怎樣的評價。

  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在他自身因親疏關係和利益牽扯看不透這個後輩子侄,預備王佐的情況下,讓如李善長這類同類的聰明人,以臣子和對手的角度評判一二,或許能夠幫他更加全面的看清楚。

  這將直接影響老朱對於常升的安排。

  翻閱著毛驤的秘冊中,李善長調動人脈,對常升於應天,蘇州兩地作為之分析,得出的一個個結論。

  膽大心細。

  謀定而後動。

  洞悉人心等等。

  無不將之比作了一個更勝於劉伯溫的聰明人。

  尤其這個聰明人還未加冠。

  這潛力,已經毋需再議。

  但事分兩面。

  越是年少有為的天生俊傑,行差踏錯的造成的破壞力也就越大。

  從李善長探查到,孔家被算計的手筆與東宮屬官道衍及蘇州知府張亥脫不開干係,而二者又與常升這個少詹事多有牽扯時,李善長就不自覺的在評議中給常升上眼藥了。

  如急功近利,尚需磨礪等等。

  雖未明言。

  卻難掩將之與東漢末年司馬氏相比的隱喻。

  直看的老朱一臉的壞笑。

  也不知是不是想起來老李曾經被常升算計的陰溝裡翻船的窘迫。

  雖然可信度仍要打個問號。

  但言語間不自覺透露出來的對常升的忌憚已然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