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皮爾比格 作品

第555章 挖紅林牆腳

    剛才在跟盧文靜交談的時候,覃飛其實一直在仔細的觀察著盧文靜。

    留意她說話時的語氣、動作、眼神、表情,尤其是那些下意識的細微表情動作。

    通過觀察,覃飛差不多可以確定,盧文靜沒有說謊。

    只是謹慎起見,還是去查一下比較好。

    段啟銳點點頭,說他馬上安排人去調查。

    覃飛又跟他說了下挖人的事。

    等盧文靜那邊給出名單之後,就讓段啟銳出馬,儘可能的把那些人都挖走。

    在十幾二十年前,所謂的私募,大多都是從營業部裡走出來的。

    像覃飛這種的就是,原本只是在營業部裡炒股票,因為做的比較好,慢慢就贏得了大家的信任,便將資金都交給他來操作,盈利分成。

    這就是最早的私募雛形。

    這個時候的私募,規模小,不正規,也沒什麼分工,完全就是私募老闆一個人在操作,頂多是找三五個操盤手幫著下單而已,客戶也都是靠熟人介紹。

    包括各種交易策略、風控管理也都很不成熟。

    說白了,就是看老闆的個人交易水平如何。

    這些年隨著私募的不斷發展,上到各種法規制度,下到公司內部的管理,都越來越成熟。

    分工也越來越細化。

    一個正規的大型私募,內部一般都會有交易部、風控部、研發部、市場部、技術部、法務部、綜合管理部等幾個主要部門。

    各個部門在總經理或老闆的領導下,各司其職,分工合作。

    一款私募基金產品的業績,已經不單單是看老闆或總經理的個人水平了,而是看的整個團隊的水平。

    交易部對進出場點位的時機選擇,風控部對於風險的管控,研發部對於經濟形勢的研判以及各種交易策略的研究總結,市場部對於客戶的開發維護與融資渠道的拓展,還有技術部、法務部、綜合管理部這些保障部門的支持,都對整個公司的業績有很大的影響。

    可以說,老闆的個人水平,決定了私募的上限,而公司團隊水平,則是決定了私募的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