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釣魚人 作品

第三百三十六章 再見了,1850!(三)

    為了方便理解,這裡再舉個更簡單的例子來解釋一下這個原理:

    大家小學的時候應該都在校外的文具店見過那種一板有好幾百個洞、一毛錢或者五毛錢可以戳一個的洞洞樂吧?

    這種洞洞樂就像是排列整齊的晶體板,一個電子觸碰到晶格,就會把那個洞戳破.....也就是晶體變黑。

    因此當你把一束電子打上去後。

    只要去統計那些被戳破的洞,就可以模擬出電子的運動軌跡了。

    干涉條紋就相當於一個100x100規格的洞洞樂上,每隔10個格子就會出現一排豎直被戳破的小洞,觀測者就知道電子發生了干涉現象。

    斐索曾經用引雷針吸引閃電來轟擊晶體板,成為了第一個發現電子會在晶體板上留下對應痕跡的人。

    隨後徐雲引著斐索來到操作檯邊,對他解釋了一番加速器的原理:

    “.......斐索先生,大致就是這麼回事。”

    “為了避免我們再出現特里先生說的‘晶體板質量問題’,我就讓湯姆遜先生請您過來一趟了。”

    斐索聞言,玩味的看了眼喬吉亞·特里。

    作為新興科學的支持者,他看喬吉亞·特里這種古典學科的支持者可是老不爽了:

    “羅峰同學,我無比樂意為你效勞。”

    “能在這種大事上出一把力,實屬我人生之幸——話說寫記錄的時候可以多花幾百個字寫寫我嗎?”

    徐雲抬頭看了看他的斑禿:

    “當然可以。”

    看著相視而笑的二人,喬吉亞·特里本就陰沉的臉色更加難看了幾分。

    又過了幾分鐘。

    小麥再次哼哧哼哧的扛著一副晶體板回到了操作檯。

    斐索上前先用放大鏡觀察了一會兒,又向徐雲借了根導線,通電後在晶體板的右上角磨了幾下。

    接著拿起紙和筆,在演算紙上沙沙的寫了起來。

    五分鐘後。

    斐索將筆往桌上一放,面帶輕鬆拍了拍手抖落並不存在的灰塵,笑著對徐雲道:

    “沒問題,羅峰同學,無論是截面函數還是物理屬性都很正常——這是一塊極其優質的晶體板。”

    徐雲朝他道了聲謝。

    接著很快。

    又有幾位年紀不等的物理學或者化學家先後上前,認真檢查了一番這塊晶體板。

    他們有些是類似斐索這樣的吃瓜黨,抱著露臉或者看戲的想法上來蹭點曝光。

    有些則是古典學科的支持者,目光和臉色沉重,肩上彷彿揹負著兩個耳根。

    雖然這些人的身份不盡相同,但他們的目的都是一致的——確保晶體板沒有問題。

    畢竟這個實驗的其他環節都是公開可計算的類型,唯獨晶體板可能存在一些未知。

    至於最後的檢查結果嘛.......

    自然是不存在任何質量上的缺陷了。

    這年頭截面函數由於小牛的緣故,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非常完善的地步。

    晶格結構的概念雖然還沒正式誕生,但卻可以用光線偏振和折射角來輔助驗證相關性質。

    就像古代沒有能量這種概念,卻並不妨礙先民們可以做到鑽木取火。

    數學和物理性質上都符合要求,即便是再苛刻的人也找不出藉口。

    接著。

    為了確保晶體板在路上不會被動手腳。

    這次將晶體板搬運到加速器出口的苦力不再是小麥,而是換成了喬吉亞·特里以及其他兩位古典學科的支持者。

    在將晶體板放置好後。

    喬吉亞·特里等人被徐雲以防止影響實驗為由喊回了操作檯。

    待到一切準備就緒。

    徐雲再次果斷的開啟了加速器。

    嗡嗡嗡——

    依舊是與此前完全相同的過程。

    線圈發電、

    電子生成、

    篩選、

    加速......

    這一次。

    連同阿爾伯特親王在內。

    看臺上的眾人也紛紛離開了觀眾席,走到場地中央等待著最後的答案。

    或者說.......

    審判。

    十五分鐘後。

    徐雲看了眼懷錶,咔噠一聲將蓋子合上,按下了靜止鍵。

    接著不等他說話。

    喬吉亞·特里便一個箭步猛地跑向了晶體板。

    其餘幾位以太學說的狂熱黨對視一眼,也紛紛跟了上去。

    一百米的距離,喬吉亞·特里花了十秒鐘多一點兒便跑完了。

    擱在後世甚至有機會拿到奧運會百米決賽的入場券。

    接著很快。

    晶體板附近便傳來了一道巨大的哀嚎聲:

    “no!!!!!!!!”

    一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單詞,此時已然說明了一切:

    即便是再次進行實驗,得到的依舊是.......

    干涉條紋。

    相同的步驟,只是換了成像板——或者說關閉了接收器,出現的居然是兩種結果?

    當然了。

    看到這裡,可能會有同學會有一個疑問:

    不對啊釣魚娘。(娘個錘子)

    這個實驗雖然關閉了接收器,可人的肉眼不是同樣可能看到晶體板嗎?

    既然被觀測了,那麼信息就會外洩。

    為什麼波函數不會坍塌叻?

    怎麼說呢......

    這其實算是一個被那些雙縫干涉誇張說法誤導而產生、但又有一定質量的問題。

    誤導的地方在於誇張了肉眼觀測的效果,高質量則在於它提到了信息路徑這個概念。

    這就造成了一種結果:

    有些解釋會把這個問題往神秘側上去帶。

    比如光子可以和你的心靈發生感應、微粒皆有靈性云云。

    這種說法與其說是唯心,不如說是靈能.......

    偏偏這年頭有些人就吃這一套,某音上就可以看到一堆喜歡科學歪曲成玄學的評論。

    那麼真相到底是啥咧?

    先說說波函數的由來吧。

    一個多世紀前。

    當光的波動屬性和粒子屬性同時擺在人們面前的時候,物理學家們便開始尋找合適的數學語言,來描述這個當時頗為陌生的特性。

    尤其在1924年德布羅意提出所有物質都有波粒二象性之後,這個任務變得更加迫切。

    1925年。

    海森堡、玻恩等人在研究氦原子能譜時,他們將能級躍遷過程與矩陣聯繫起來,發明了矩陣力學。

    至於如何把波的形式納入其中,就只好求助於傅里葉分解。

    同年晚些時候。

    薛定諤從波動性出發,受到經典力學中哈密頓-雅克比方程的啟發,寫出了薛定諤方程ψ。

    薛定諤方程的有趣之處在於,從看似連續的外表下,竟然可以解出離散的能譜。

    比起矩陣力學。

    薛定諤方程這種微分方程形式,更為當時的物理學家所熟悉。

    而且與傳統理論力學中的各類方程聯繫也更直接,於是便成了公認的通往量子理論殿堂的大門。

    在量子理論演化的過程中,物理學家曾經數次嘗試從不同角度搭建從經典理論通向量子理論的道路。

    這些工作被統稱為“量子化”。

    可雖然在整個量子理論體系中,薛定諤方程的地位至關重要,但它的物理意義嘛......

    卻依舊是個謎。

    薛定諤本人曾經錯誤地以為那是某種荷的密度,但很快便發現這與實驗事實無法調和。

    玻恩在苦思幾個月之後提出來另一個看法:

    方程所刻畫的,其實是一種概率。

    薛定諤方程ψ的變式代表粒子被測量時塌縮到狀態ψ的概率。

    自那時起,一場長達近百年的論戰便拉開帷幕。

    其中歷經多番波折,例如epr思想實驗等等,至今仍迷霧重重,懸而未決。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

    截止到目前,所有已知的定律裡,沒有一條能夠說明波函數究竟是怎麼坍縮的。

    這個坍縮是一種絕對的隨機,在擁有確定性的數學計算中是不存在這種隨機的。

    所以坍縮必定是由一個數學之外的東西來觸發。

    比如女生化妝前後的對比。

    這就是一種“波函數坍縮”的表現。

    人由健康到生病。

    也是一種“

    波函數坍縮”的表現。

    兩個人由陌生人到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