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羅下水道 作品

第37章

    烏斯懷亞,在戰前屬於阿根廷,號稱“地球上最南方的城市”。

    在當地的語言中國,烏斯懷亞這個名字意為“世界的盡頭”。

    烏斯懷亞位於火地島最南部,距離之前被申屠用殲星炮摧毀的那處軍事基地只有不足兩百公里的距離。

    在南美洲南部複雜的地形環境下,烏斯懷亞是一個異類。

    這裡是通往南極最近的補給點,無論是舊時代的南極科考船,還是新時代的nerv駐軍,都需要在烏斯懷亞停留、補給,才能轉道前往南極。

    因此,以南美洲的標準而言,烏斯懷亞是少見的,被建造得極為不錯的“現代化城市”。

    甚至於,在城市覆蓋的範圍之內,連地形都被修整的非常平整。

    該填海的填海,該開山的開山,不知道多少代人的努力,終於是在這裡建造出了一片不算遼闊,但十分平坦的平原。

    自“第二次衝擊”之後,全球的局勢劇烈動盪之下,烏斯懷亞也在過去的十幾年裡,逐漸成為了nerv在南美洲最重要的戰略重地。

    所有駐紮在南美洲的軍隊,補給有一半都是從烏斯懷亞登錄,再通過陸運、空運,轉往各處陣線。

    原本用於停靠科考船的碼頭,如今也被擴建了數倍,用以臨時儲存海量的軍用物資。

    為了確保這裡的安全,nerv也駐紮了大量的兵力。

    駐守在南美洲的一整個集團軍,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兵力,都是在烏斯懷亞附近。

    烏斯懷亞北方的高山上,一個穿著迷彩的士兵正坐在一塊石頭上,無聊地抽著煙。

    忽然,背後的陰影中閃過一抹寒光,一把匕首精準地捅進哨兵的後心。

    同時,一隻從背後伸出的大手,死死地捂住哨兵的嘴巴,將臨死之前的慘叫堵了回去。

    足足半年分鐘後,可憐的哨兵終於停止了掙扎。

    “安全!”

    隨著一聲警示,十幾道身影,從荒野上的巨石、灌木背後走出。

    若是有人看到這一幕,必然會感到不寒而慄。

    在這些人走出來之前,竟是看不出半點有人潛藏的痕跡。

    申屠站在巨石上,帶上【sv/pv-99】,朝著烏斯懷亞海港掃了一眼。

    大量的數據瞬間出現在【sv/pv-99】的界面上,申屠隨意掃過,忽略掉其它無用的雜項,轉向身後,開口問道:“直線距離3270-3382米,有把握嗎?”

    三公里多的距離,即便是居高臨下,對於狙擊手而言,也實在是太過於不友好了點。

    若是沒有【和平使者】,換一支彈道穩定性差一些的槍,申屠也沒有把握在這個距離上做出高精度的狙擊。

    哪怕是使用【和平使者】,若是將目標對準“人”的話,申屠估計,自己最多也就只能做到三成左右的命中率。

    當然,申屠並非是要讓這些特種兵在這個距離上,對烏斯懷亞進行狙擊壓制。

    而是打算使用炮擊,對烏斯懷亞的港口進行轟炸。

    至於隊伍中的幾名狙擊手,純粹是為了防止對方進行反撲的“防禦力量”。

    “在有效射程之內,但是精度無法保證。”一位炮手舉起大拇指,目測了一下方位,皺眉道:“沒有無人機對目標點座標進行校正,落點誤差可能會超過二十米。”

    由於是深入敵後的“特種作戰”,考慮到便攜性的問題,申屠這一支隊伍,所攜帶的炮彈自然不可能是什麼自行火炮之類的大傢伙。

    事實上,僅僅只是單兵使用的迫擊炮而已。

    就是在抗日神劇裡很常見的,用三腳架支撐在地上,炮管斜著向上的那種“坐地炮”。

    不過,別看迫擊炮的技術含量似乎不高,但在戰場上的威力卻是不小。

    直到現在,各國對於新式迫擊炮的研發都沒有停止,更是在部隊中大規模的進行裝備。

    低廉的成本、便於攜帶的特性,以及簡便的操作方式,都使得迫擊炮成為了配合步兵作戰最好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之一。

    甚至於,美軍還曾經研發過加載微型核彈頭的迫擊炮,只不過就和“核彈火箭筒”一樣,因為“射程三公里、殺傷半徑五公里”這種奇葩的缺陷而取消了計劃。